人權館「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回望白色恐怖受難歲月

世界人權日前夕,「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舉辦「畢業歌-1950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開幕,由籌備處主任王逸羣主持,邀請義民中學案受難者家屬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五○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等代表近百人共同緬懷,在史料文獻及義民中學「畢業歌」幽幽旋律中,追念1950年代那段傷心白恐歲月。

人權館籌備處表示,這次特展由館內同仁策劃,結合受難者團體和家屬們共同還原歷史真相,頗具意義。1951年7月客家義民中學白恐案件發生後,在純樸的臺灣客家聚落和中壢地區引起了極大震憾,但地方人士唯恐波及幾乎噤聲不提。

執政當局以叛亂、匪諜讀書會羅織罪名,使學校老師、公所職員被逮捕入罪,共有11人遭判刑、4人被判處槍決身亡,還連累3名年幼子女跟着坐牢,成爲臺灣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侵害人權的案例寫造。

籌備處主任王逸羣致詞時,特別感謝政治受難者團體的共同支持,特別是義民中學案受難者及家屬範榮枝先生、塗貴美女士、黃新華女士等的通力合作,「還原每個受難者家庭的傷痕記憶,彌補了國家檔案史料裡的佚失。」王主任希望藉由白恐史料的出土還原,「讓年輕人瞭解臺灣每塊土地上曾經有的傷害,反省過去,務實推動當代轉型正義,以深化臺灣的民主人權。」

義民中學事件受難者之妻塗貴美女士表示,案子牽連3對夫妻,其中客家籍黃賢忠的妻子楊環女士,帶着身孕坐牢,在獄中生下嬰孩。而從大陸來臺任教樊志育丁潔塵夫妻,2名年幼子女也跟着坐牢,「這三個人沒有出現在判決書、沒有出現在國家檔案,當然更沒拿到應得的補償金,除了悽慘,你還能怎麼說呢?」

受難者家屬黃新華女士說,她直到父親離開後整整60年,才從國家檔案局領回10頁遺書,「我那時才深刻感受到,父親臨刑前內心不捨和悲痛,體會他壯志未酬身心死,領悟想要愛我卻愛不到的恩愛。」黃新華表示,母親出獄後失去教職,帶着孤女堅強活下去,她希望世人能從這場悲劇中記取教訓,「尊重不同思想,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受難者之女黃曉珊說,客家義民中學事件是五○年代反共恐共氛圍下的悲劇,「我們應該正視歷史,重新認識受難者姚錦、黃賢忠當年的主張和理念,才能瞭解何以能在中壢地區引發那麼大的迴響。」邱榮裕教授也以他們兄弟爲父親平反的經驗表示,「當時國家最高行政掌握了絕對的權力,造成了不當審判。」他希望義民中學案件特展可以巡迴至南北各個客家文化園區,讓更多人認識白恐事件真相。

特展開幕中,籌備處頒發「感謝狀」予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感謝受難者團體提供珍貴文物史料,充實展示內容。現場並邀請受難者長輩及家屬手持象徵「人權起飛、自由飛揚」的祈福紙飛機,向白恐事件裡的所有受難者們致意,表達對集體苦難歲月的最深感念

「畢業歌-1950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

展期:105年11月7日~106年3月19日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新北市新店復興路1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