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做新能源車真能掙錢!中國汽車終於有了自己的燙金名片

這可能是目前中國汽車,取得的最“里程碑式”的勝利。

7月,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51.1%,創下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至今最高紀錄,也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第一次在整月維度上突破50%。

新能源轉型賽事過半,在卷周銷量榜、卷智能駕駛的背景下,這個成績來得非常及時,並且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汽車行業的焦慮。

因爲在看到這個數字後,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十年前,新能源車還需要補貼和政策扶持,大批新造車選手開始冒頭。如今回頭再看,不少企業已經掉了隊,留在牌桌的選手,也在各類“內卷”中忙的焦頭爛額。

一個事實是,新能源車已經處於爆發前夜,新舊時代交棒之際,總能孕育出時代扛鼎者。無論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還是國內的比亞迪、吉利等車企,都在摸索屬於自己的最佳路線。

隨着滲透率達到歷史新高,曙光真的就在眼前了。

01 一個全新時代開啓

“更高、更快、更強。”

這熟悉的六個字,也可以形容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初,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預測,新能源車滲透率今年單月將超過50%,今年下半年的第一個月,他的預言就已經成真。

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也才提升到5%,也就是說4年前,燃油車還是市場絕對主角。

2020年是分水嶺,當時中國製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自此滲透率開啓狂飆突進模式,2021年突破14%,2022年爲27%,2023年又達到了33%。

進入2024年,更是以月度爲單位逐漸遞增。4月上旬,新能源汽車兩週的滲透率首次達到50%,進入7月份又首次月度突破50%,新能源車乘用車的銷量終於超過燃油乘用車。

中國汽車市場,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15年才能完成的目標,提前11年交了卷。

無論增長速度還是用戶的接受程度,都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個事實:

認真做新能源車,真能掙錢。

具體投射到車企,也讓不少人嚐到甜頭,甚至新勢力企業也感受到時代的紅利。

以剛過去的7月份銷量數據爲例,乘聯會數據顯示,銷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車企榜單中,只有特斯拉一家外資品牌,其餘全爲自主車企。

比亞迪以31萬銷量、35.5%的份額穩居榜一,吉利汽車的份額爲6.5%,銷量同比漲幅超60%至5.7萬輛,而理想汽車緊隨其後,份額達到5.8%,銷量增長49%至5.1萬輛,這也讓理想再次超越特斯拉,成爲銷量最高的新造車選手。

自主品牌的市佔率不斷攀升,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32.3萬輛,同比增長10.1%,銷量佔有率達到了66.4%。

無論卷技術,還是卷續航,銷量就是最好的試金石,新能源車捲到今天這個地步,終於迎來收穫期。

與之相對應的,靠燃油車打天下的合資品牌開始慘敗。

7月,日系三巨頭的銷量集體暴跌,豐田在國內市場同比下滑6.1%至14.3萬輛,日產汽車同比下滑20.8%至4.7萬輛,本田汽車更甚,同期國內大跌41.4%至5.2萬輛,銷量近乎腰斬。

這已經是豐田和本田已連續六個月下滑,日產的第四個月連續下滑。

爲了控制成本及時止損,本田已經宣佈將在國內燃油車的產能削減三分之一,關閉在華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各1座工廠,日產汽車也選擇關閉常州工廠優化運營。

日系車衰敗只是燃油車市場沒落的縮影,像上汽通用、北京現代等合資品牌,已經開始收縮戰線,甚至BBA也被動參與到這場油電大戰裡。

“再不努力只能買BBA了”、“半折寶馬七折奧迪”等調侃越來越多,雖然只是段子,也反映出BBA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BBA在國內銷量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奔馳下滑了5.8%,寶馬下滑了4.2%,而奧迪則下滑了2%。

當油車風光不再,合資品牌的地位也開始動搖。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大幕,正式拉開了。

02 中國製造迎來自己的燙金名片

多年後,當我們再回顧這場“油電大戰”會發現,儘管在競爭過程中會感到痛苦和掙扎,但經歷越是慘痛,回報也就越多。

至少從滲透率來看,這份勝利是屬於全體中國汽車的。

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早已跳出PPT概念階段,走向量產和實用,接下來的路,外資品牌也從未走過,而中國汽車市場既有需求,也有發展的條件。

在智能電動車市場,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智能化配置,中國市場總會走在最前面,像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插電、增程等技術路線,都培養了大批擁躉。善於捕捉商機的供應商也逐水而居,還衍生出了新的物種——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

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擁有了全球範圍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最全、最廣甚至成本最低的汽車市場。

車企在底層技術方面也開始全面開花。今年5月,比亞迪發佈其最新一代DM技術,這項技術的優勢在於打破了燃油車的侷限,百公里油耗僅爲2.9L,這個數字僅僅是燃油車的三分之一,按照一年開15000公里計算,一年只需要加7箱油。

這套技術的優勢背後,是比亞迪投了十幾個“小目標”,研發出插混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6.06%,實現了全球量產發動機中最高的熱效率。

除了比亞迪,新勢力選手也憑藉技術優勢,讓外資巨頭首肯心服。

去年,大衆投資小鵬轟動整個車圈,大衆看中的是小鵬的技術,2026年起,大衆在中國推出的電車,都將採用和小鵬合作的電子電氣架構。幾乎同一時間,Stellantis也吃巨資和零跑汽車合作,和大衆與小鵬合作一樣,Stellantis也押注了零跑的技術,還計劃把產品賣向全球。

事實證明,走過市場換技術的時代,中國汽車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而且也絕不僅僅是在國內市場自嗨。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了279.3萬輛,以上汽、奇瑞、比亞迪、長安、長城、吉利爲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量越來越多。

爲了研究中國汽車爲什麼能賣這麼好,去年日經BP社買了一輛比亞迪海豹,把這款車從頭到尾拆解了個遍,車軲轆、底盤、電池包、座椅...等都拆個底朝天,最終得出結論,同樣的成本日本市場造不出同樣的車。

一家美國公司也對比亞迪海鷗進行了深入拆解,拆解後他們驚奇地發現,在價格低廉的情況下,這款車不但駕駛性能出色,生產工藝甚至可以和價格更高的美國電動車相媲美。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爲什麼歐盟會高舉關稅大棒,一些外資車企,甚至擱淺新能源造車計劃,主動放棄這場新能源汽車的軍備競賽。

體系創新的力量,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的淋漓盡致,面對洶涌而至的中國新能源大軍,外資品牌很難從單打獨鬥中獲勝。而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中國製造的一張燙金名片。

本文源自:超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