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第四期患者靠它成效佳 醫點關鍵存活率達3成

乳癌第四期患者靠它成效佳 醫點關鍵存活率達3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電腦斷層顯示,患者尚未接受抗體複合藥物治療前,腦部擴散的癌細胞。(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經抗體複合藥物治療後,腦部轉移的癌細胞明顯縮小。(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又到了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天是專屬於女性的日子,根據國健署109年數據統計,乳癌蟬聯臺灣女性好發癌症榜首,每年約有1.5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3000人,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個案劉女因乳癌復發,醫師決定予以新型的抗體複合藥物治療,如今恢復成效佳。

40歲的劉小姐因觸摸到胸部不明腫塊而至他院就醫,並接受手術及荷爾蒙治療,卻在2021年復發,於是來到臺北慈濟醫院就診,被診斷出屬於三陽性乳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肺、肝、骨骼以及腦部,導致患者經常抽筋而造成行動不便,嚴重時還發生病理性骨折的狀況。

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表示,部分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後期會表現出局部凹陷或凸出變大、皮膚異常、甚至乳頭帶血分泌物、凹陷或表皮發癢、變紅、潰瘍、乳房及腋下出現腫塊。多半的乳癌患者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但通常已進展成第二期以上,要透過手術及藥物治療才能根除病竈。

張耀仁副院長決定予以新型的抗體複合藥物,加上放射性治療,半年後,腦部轉移腫瘤明顯縮小,劉小姐已能自由行走,癌指數也回到正常範圍內。

零期(原位癌)或一期乳癌光靠手術治療就可達到幾乎治癒的效果,不過要如何發現及早發現呢?張耀仁呼籲,民衆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在尚未摸到乳房硬塊以前,乳房攝影即可呈現X光的異常;再者,現今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乳癌治療成效越來越好,即使進展成第四期,也不要輕易放棄治療,都還有三成左右的存活率。

國民健康署每兩年一次,免費提供45到69歲的婦女、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女性進行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正確治療,乳癌是有可能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