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3年後雪松控股擬轉讓雪松信託股權 廣東地方國資或接盤

(原標題:入主3年後雪松控股擬轉讓雪松信託股權廣東地方國資或接盤)

澎湃新聞6月10日從接近雪松信託人士處獲悉,廣東某地方國資或將收購雪松集團旗下雪松信託控股權

雪松信託前身爲中江信託,最早成立於1981年,原名江西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註冊地位於江西省南昌市,2012年更名爲中江信託,2018年被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雪松控股”)收購,後更名爲雪松信託。

國資能否接住“燙手山芋

雪松控股是在中江信託屢屢爆雷之時將其收入囊中的。

中江信託2017年業績斷崖式下跌,淨利潤暴跌9成。2018年,中江信託開始密集“爆雷”,先後踩雷凱迪生態、億陽集團、神霧節能等民企或上市公司,隨後捲入金馬銀象政信項目。在中江信託麻煩纏身之時,雪松控股選擇進入。

2018年11月,銀保監會批覆同意雪松控股受讓中江信託71.35%股權。2019年6月,中江信託正式更名爲雪松信託,註冊資本維持30.05億元不變。根據2019年年報顯示,雪松信託共有10家股東,其中雪松控股持股71.30%,爲第一大股東,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西省江信國際大廈有限公司分別持股約20.76%、5.3%,位列第二和第三大股東。

可是,雪松入局後,“爆雷”的消息並未消失,旗下產品陷入兌付迷局。去年9月,證券時報的一篇調查報道《雪松信託迷霧:42只產品風控全線裸奔,220億底層資產盡數虛無,借道假央企轉移百億巨資》讓雪松信託陷入“自融”迷霧。該報道稱,雪松信託借道保理通道所受讓的220餘億元應收賬款,既無三方確權,也無回款封閉,風控全線處於“裸奔”狀態。隨後,雪松信託發佈《關於媒體不實報道的澄清公告》,否認相關報道內容。

根據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雪松信託壞賬準備計提達12.91億元,淨虧損15.34億元,2020財報至今未有披露。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向澎湃新聞表示,近年來信託頻頻爆雷導致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與此同時,信託業在打破剛兌、迴歸本源的背景下也經歷着深度轉型。他還表示,國資的入局將鞏固國有資產主體地位及維護社會穩定。

雪松與廣州國資有所往來

官網介紹,雪松控股創始人張勁於1997年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集團,目前公司總部位於廣州,是廣州本土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企業,除了雪松信託,雪松控股旗下主要業務還有供應鏈石油化工、房地產等業務,還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齊翔騰達(002408.SZ)、希努爾(002485.SZ)。張勁直接持有雪松控股股份1.65%,通過廣州弘鬆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8.35%,而廣州弘鬆投資有限公司爲張勁個人全資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雪松與廣州地方國資有所往來。2019年,雪松控股與廣州市國資成立合資公司廣州市城投雪松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城投雪松投資),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51%,雪松控股旗下的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雪松實業)持股49%。

2020年,雪松實業與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廣州雪城投資有限公司,雪松實業持股87.1%;城投雪松投資與雪松實業設立廣州洪聖沙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兩者分別持股60%和40%,該公司在當年一舉拍下廣州市黃埔區洪聖沙島3宗商地;同年廣州空港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城投雪松投資還設立了廣州空港城投雪松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兩者分別持股51%和49%。

今年,雪松控股入選了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印發的《2020-2021年度廣東省重點支持大型骨幹企業目錄》(下稱目錄)。入圍目錄的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需達到100億元以上,同時對當地稅收貢獻突出,在同行業創新能力、企業管理和質量管理水平位居前列。入選目錄的企業可獲得相應政策支持,同時獲得相應的對口幫扶,以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