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社羣 媒體背鍋

(圖/路透)

《Tinder大騙徒》與《創造安娜》,這兩出由真實故事改編的Netflix紀錄片與影集,農曆年後在臺灣有大批影迷觀賞追捧,但影迷們可能沒有深入關注的是,兩出作品的核心價值是,歐美新聞工作者對調查報導與追蹤騙局內幕始終努力不懈。

《Tinder大騙徒》描述,搭着私人飛機的愛情詐騙男賽門,用Tinder結識歐洲各國女友後,軟土深掘從她們身上騙得大筆金錢!其中一名受騙女子賽西向挪威《世道報》投訴後,才正式爆出這起愛情龐氏騙局。

《創造安娜》則改編自美國記者普斯勒在《紐約》雜誌上發表的《安娜德維爾如何騙過紐約派對人士》。影集中以記者第一人稱視角,一再突破採訪安娜周遭各個關係人,一方面掀開上流社會的虛假人情,一方面也深挖資本主義金錢帝國的真實漏洞。

有趣的是,賽門與安娜,都非常善於透過IG等社羣平臺,分享豪奢飲宴生活,創造自身多金形象!更厲害的是,他們能夠順利把朋友圈「變現」,線上線下施展他們的浮誇騙術,大氣都不喘一下。

「新聞已死」是社羣平臺當紅之後的日常,畢竟以臉書爲首,整盤端走了廣告預算。吃不飽又穿不暖的新聞從業人員,爲什麼仍能撰寫出有影響力的報導,甚至改編成全球夯片?

畢竟臺灣閱聽人也不再需要媒體守望,記者成了「最不信任」的職業,大家都對網紅與YouTuber深信不疑!媒體成了帶風向的鷹犬,新聞主播成爲進入演藝圈的跳板,「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更是鄉民共識。

但臺灣仍有典範。「報導者」深入調查中州科大在非洲徵召烏干達留學生抵臺淪爲學工,教育部已跟進裁罰該校自111學年度起停止全部班級招生,學校真的被「寫倒」。諷刺的是,多數大學生與年輕世代仰賴網路平臺接收多元資訊,但中州科大停招的新聞會在臉書、IG、抖音、小紅書、YouTube出現嗎?

當社羣平臺打壓新聞資訊權重,還縱容不實訊息持續氾濫,導致網上到處都是賽門與安娜,不斷迷惑着你我與下一代時,我們才發現,各國政府對臉書的嚴格監管,真的太遲了。

根據臺灣事實查覈教育基金會最新調查,臺灣民衆過去1年中收過假訊息的比例高達74.5%,更有高達93%的民衆認爲假訊息對社會影響「嚴重」及「非常嚴重」!即使有可能會侵害言論自由,多數民衆認爲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

正好是20年前,《天下》雜誌推出「弱智媒體」的封面故事,將24小時輪播的電視新聞罵得一文不值,引發社會震撼與反思。現在主流媒體卻無法同樣寫出一篇「弱智社羣」,反倒還要持續擁抱流量來源的各大平臺。

媒體們自己無法拿出勇氣站出來,表明社羣平臺纔是假訊息的產地,賽門與安娜仍會在IG上被造神,網路巨頭須要「自律」時,媒體就只能背鍋,被民衆認爲要對網路謠言負責了。

(作者爲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