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關注社羣媒體對國際政經情勢之影響

伴隨着21世紀全球化席捲世界各國的浪潮,影響國際政治甚巨的社羣媒體,從來就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通過與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影響深遠的中美貿易戰歹戲拖棚的英國脫歐,都是展望2019年全球大勢時不容忽視的國際局勢。而這一切都源自於各國政府的領導人和傳統媒體的選舉民調,過分輕忽社羣媒體的本質,從而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倉卒面對兩個國際重大事件所帶來的政治衝擊。姑且不論是否有國家級「網軍」的存在與否,傳統媒體選舉民調的系統性失準,社羣媒體的異軍突起,點出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傳統媒體的接收」方面國人長期接受國際主流、強勢媒體的報導觀點,特別是美國的紐約時報和CNN、以及英國的BBC與日本的NHK。除了日本頻道的引用有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之外,延續「盎格魯撒克遜的國際觀」、從「美國看天下」的視野與格局,已經影響到政府官員和學界人士的國安戰略思考。就美國來說,如同國內有所謂「藍」「綠」媒體一般,向來是偏向民主黨的紐約時報和CNN之觀點、甚至選舉民調結果,在國內一向受到政界、學界的重視,而平面電視媒體更熱衷於其新聞與觀點的轉載和傳播。相對而言,偏向共和黨福斯電視臺(FOX)的新聞及傳達的政治訊息,鮮有被國內媒體轉用,對於電子媒體都還如此厚此薄彼,更不要說是川普在當選總統之前的推特(Twitter)發文。

不同於美國民營媒體的純商業特性,從俄羅斯的Russia Today到法國的France 24,歐洲的傳統媒體營運都被賦予公共利益和傳達官方觀點的任務。被譽爲「中東CNN」、1996年由卡達王室成立的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觀點,透過西方媒體不會採用、特別是歐美聯軍所造成無辜的穆斯林平民百姓重大傷亡的影像傳播,發揮在伊斯蘭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三個媒體在臺灣都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國人透過傳統媒體所接收的「事實還原」也因此有所偏差;然而,社羣媒體的及時影像和街頭直播,已完全翻轉了大衆傳播的面貌,並激發出普羅大衆對於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在「傳統媒體的受衆」方面,傳播語言的定位具有型塑閱聽大衆民意的功能,特別是嘗試在全球最強勢的英語之外,開拓藍海的閱聽大衆同時也有政治傳播的意涵在內。成立於2005年俄羅斯的Russia Today和2006年法國的France 24,兩個歐陸大國的國際新聞頻道,新聞觀點甚少受到國內媒體轉載的青睞。俄羅斯官方的RT電視臺選擇英語、西班牙語、以及阿拉伯語播出,英雄所見略同的則是法國國營的France 24也用這三種語言和法語播出。與歐美媒體呈現明顯不同角度報導的俄羅斯RT電視臺,如果比之半島電視臺展現出來的「阿拉伯」觀點,則是播送歐美媒體不會採用的影像畫面和評論觀點。

以歐洲最近幾年的恐攻爲例,半島電視臺強調的就是,歐美列強百年來的殖民主義有以致之,殺害無辜的生命並不是伊斯蘭的教義。由於社羣媒體的特性使然,當語言不再是接收國際新聞的障礙,一般大衆透過影像傳播/直播畫面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大衆媒體型塑社會輿論氛圍和導引民意的功效也大不如前。「看民調施政」、「靠媒體治國」成爲過去式,對於政治的影響也直接反映在傳統媒體的閱聽大衆和廣告收入的大量流失,臉書使用者高齡化、IG的崛起和「網紅政治(傳播)」當道,都是社羣媒體所形成無遠弗屆的政治影響。

在「傳統媒體的轉型」方面,匯聚不同形式媒體和分享想法以營造更開放的雙向溝通環境,是傳統媒體因應社羣媒體挑戰所必須進行的轉型工程,而這樣工程涉及到的是硬體的升級進化和軟體技能提升。從文字、語音、影像的聚合,結合平面、廣播、電視、網路及手機的「第三熒幕」,是所有傳統媒體不得不做的努力;而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傳統採訪技能與心態的自我超越。從臉書、IG、到直接傳播所激發出來的閱聽大衆,既是政治人物在第一時間探尋民意的利器,也是散播理念、傳達意見的最佳途徑。

簡言之,新興媒體透過在各國一次又一次的民主選舉公民投票,對於近年來全世界所有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所產生推波助瀾的功效,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其所刻畫出來國際政治的新面貌,正在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影響着傳統的新聞媒體和國際政治。而各國的政治氛圍是否安定,更是影響其經濟成長重中之重的因素,這是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走疲下,不能被忽略的環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