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業界首例長約 裕民與Anglo American簽訂10年運約

右起裕民總經理王書吉、董事長徐旭東、執行副總國安公司今年股東會上就強調綠色航運理念。圖/張佩芬

裕民航運(2606)新加坡子公司與世界一流跨國礦商公司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簽訂4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散裝貨輪10年長期運務合約,此散裝業界首例長約的簽署,象徵着兩家公司致力於環保減碳與永續經營的承諾與堅持。

新船委由上海外高橋船廠 雙燃料Tier III散裝船,新船規格長299.88公尺、寬47.5公尺、載重噸爲190,000DWT,專門承運此10年長期合約之運務,預計於2023年年中開始交船,年內交船完畢。

秉持一貫的綠色航運信念,以節能環保概念打造出節能永續船舶,使用LNG爲燃料動力,有效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達到減碳的目的,此外,新船配置先進的 MAN Energy Solutions’ high-pressure ME-GI引擎,不但大幅降低CO2排放量,更有效減少甲烷逃逸(methane slip)及生態足跡影響,同時增加營運效益與可靠性

裕民也投資安裝各項節能裝置,如Mewis duct, propeller boss cap fin 以及alpha lubricator等,以增進燃料效率。新船更配有裕民專有的「船舶安全管理系統」(Fleet Safety Management, FSM)以及「船舶效能管理系統」(Fle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PM),提供「船舶營運協調中心」(Operation Center)即時掌握如船隊航速、天氣與優化航線等資訊,得以有效節省燃油,並確保航行安全,此外還可隨時監控船舶重要設備的運作狀態,進而利用船舶效能數據,事先做好預防性維護,避免不必要的故障和延誤。

裕民總經理王書吉表示:「裕民致力於爲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環境,因此我們改進新船設計、優化燃油使用效能、使用LNG燃料動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等,打造更加環保的綠色船隊。我們這次與策略夥伴Anglo American的合作,裕民獨佔鰲頭成爲散裝航運業界中首例,第一家獲得4艘LNG 雙燃料動力散裝貨輪,10年期運務合約的公司,爲了展示我們對永續發展的長期承諾,我們也是國際上最早使用LNG燃料動力的散裝航運業者之一,證實我們的船舶已可顯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新船將成爲我們減碳計劃下船隊汰舊換新生力軍。我們相信裕民將達成2025年二氧化碳減排30%的目標 (以2013年爲基準),秉持這樣的信念,今後我們將持續致力於爲客戶提供長期低碳永續經營的綠色運輸服務。」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全球經濟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對全球海運貿易需求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着今年上半年中國鋼鐵產量,電力和煤炭需求的急劇下降,平均波羅的海指數(BDI)從2019年同期的895點下降了23%來到685點。然而自5月份以來,散裝航運市場開始漸漸復甦,各類型船舶的運價開始反彈, 另外中美貿易戰對巴西大豆的出口有利,推動了5月底中國海運需求的增長。中國政府亦於5月起開始增加鐵礦砂之需求,以應對政府爲抵抗疫情引起的衰退所採取的刺激性基礎建設計劃。

另外世界各國的刺激經濟方案也開始增加國內需求,並增加對基礎建設的投資,這將有利於散裝航運市場的持續復甦。目前在此充滿挑戰的時期,裕民憑藉着卓越的管理領導力,審慎的業務策略以及穩健的財務結構,將市場衰退的影響降到最低。

自2012年以來,裕民開始實施船舶汰舊換新計劃,目標在建立高效能的減碳環保船隊,今年儘管疫情爆發造成許多市場不確定性,裕民仍繼續加強投資船隊的數位化升級,如FSM系統增加利用歐盟的全球船用燃油消耗數據收集系統的優化功能,此外,裕民管理團隊同時也強調優化營運效能,強化船舶動態的監視及確保資訊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以作爲打造智能船舶的重點。

王書吉總結:「雖然今年突發的COVID-19疫情影響爲全球經濟帶來挑戰,但海運業依舊不能忽視該行業面臨的長期挑戰。隨着今年初國際海事組織IMO2020規定的實施,減碳已成爲一個長期趨勢,我們必須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以液化天然氣(LNG)燃料爲動力的船舶顯著減少CO2和NOx(氮氧化物)的排放,而以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目標爲基準,到2050年全球船隊碳排放量須減少至2008年的一半,這將增加LNG燃料動力散裝船隊的需求,有鑑於此,裕民已超前佈局、走在趨勢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