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臺灣共識?

番薯

選戰激烈進行着,藍綠對決正發揮難以抗拒的力量,它讓民衆無法袖手旁觀,很難不選邊表態。誠然,藍綠支持者都會相信自己理念爲真,但咱忍不住要指出,無論藍綠,所持理念盲點甚多。這些盲點造成矛盾對立,撕裂臺灣,讓「共識」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其實,若讓藍綠選民各推代表,針對臺灣意識來作演譯,你會驚訝的發現他們的申述竟如此契合,臺灣意識既不是臺灣獨立,也無關兩岸統一,選民對臺灣早有共識。

都是權力惹的禍

回顧臺灣民主化進展,在改革過程中,關鍵步驟大都完成於公元兩千年之前,也就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綠營民主自由的貢獻其實在黨外時期居多,執政後卻乏善可陳。臺灣政府沿襲權威體制結構執政者手中掌握許多不爲人知的特權,本來綠色政黨乃藉助兩蔣威權體制催生,當本追求民主之初衷,在體制歸於民主後,首應調整政府結構,讓執政權力受到約制。可惜綠營主政時,執政者乍嘗權力之樂,完全不捨割讓,因此政府無心針對這方面作結構改革,致使民選的總統,卻享受威權統治者的特權,那是一件多麼荒唐而危險的事。

這荒唐危險的情形,讓臺灣呈現的是沒有規範的自由,和漫無紀律的民主。徒有自由民主軀殼,卻不具應有的精神──法治公平。公平法治之於自由民主,猶如人的理智與感情,兩者必須平衡以確保健康。而它的保障則賴於制度的透明性。法治若無透明,必然成爲藏污納垢之所。無如,綠營執政殊乏在這方面努力的紀錄,可見自由民主在彼等畢竟只是口號,爭權奪利的工具。

藍綠的光明與陰暗

當SARS流行,十三國衛生部長北京聚會林瑞雄受邀參加,陸委會主委英文力阻林赴會,說明綠營重意識形態更甚人權價值。自由、民主、人權,這些無疑是令人振奮的訴求,但印證綠營執政所爲,卻不免教人失望。當這些展現在光明的訴求一一被綠營拋棄之後,凝聚這個團體就只能靠那股躲在陰暗裡的力量。

由於特殊歷史背景,半個世紀的日本殖民,加上國民黨的官僚和白色恐怖,臺灣人有近百年被打壓的經驗。這些讎怨與恐懼,經過有心的政客加工塑造,發展成一種扭曲的心態悲情、護短、排外心理,轉而爲敵視外省人,再從外省人上綱成對整個中國的排斥。儘管省籍牌已經不再被社會接受,但是許多綠色選民的心態卻依舊難以擺脫,被這股力量絲絲縷縷的牽引着。

較之綠營,藍軍心態的陰暗亦不遑多讓,他們口稱對岸「各自表述」,但遇到該替中華民國表述的時候卻表現得畏首畏尾,更不敢挑戰「中共」專斷「中國」的事實。長久以來藍軍政客們不斷煽動着許多莫名的危機感,反對臺獨,卻完全沒有與中共周旋膽識手腕,所有外交成就無一不是藉着中共的護航加持。面對中共的強勢崛起,藍軍束手無策,心底拒絕統一,卻只能躲在綠營的「臺獨」旗幟後面,蒙着面喊加油。

臺灣早有共識

以統獨來分藍綠,無疑是幼稚而膚淺的。綠營喊「獨」,是玩弄了臺灣人無辜的陰暗心理,事實上堅持獨立的成分並不高。而藍軍裡積極要統的人就更是可憐的少數,和綠營的政客一樣,他們所有的作態都是爲了政權。綠營政客的可鄙,是他們用臺獨主張綁架臺灣意識,長期以來硬在兩者間畫上等號,消費屬於全民的臺灣意識。藍色政客的無恥,是他們對臺獨的「養寇」做法,利用它刺激許多人的危機感和敵慨心,藉之鞏固自己的政權。

在政客們拼命要把選舉打成一場爛仗的時候,選民們必須替自己保留一份清醒,看穿他們卑下的本質。當馬譏諷蔡無法說清楚「臺灣意識」,是因爲馬根本知道蔡在迴避什麼,蔡迴避,馬應該可以說清楚,而馬竟也選擇了迴避。蔡說不清楚,是因爲她完全明白臺獨消費了臺灣意識,她欠所有臺灣人一個公道

臺灣不需要統獨,臺灣只要務實理性面對國際局勢,臺灣不需要仇中、排中,臺灣只要堅守民主自由立場。拋開統獨,無分藍綠,沒有人能說出兩種不同的臺灣意識,臺灣早有共識!

●作者老番薯,旅美僑胞,長居南加州聖地牙哥近30年。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