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黎侯彩雕:“守”與“變”中喚醒老手藝
中新網長治3月29日電 題:山西黎侯彩雕:“守”與“變”中喚醒老手藝
29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間工作室內,46歲的張學義手拿畫筆,細緻地刻畫老虎造型,房間裡擺滿了戲曲人物臉譜以及民俗掛飾、十二生肖等黎侯彩雕作品。
黎侯彩雕又稱黎城戲曲浮雕,2017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依託當地上黨戲曲文化和特色民俗,作品選用陶泥等材料,經過塑形、雕刻、打磨等工序,採用傳統彩繪手法描金、戧色、填漆等工藝製作而成。
29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間工作室內,46歲的張學義手拿畫筆,細緻地刻畫老虎造型。黎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製作中,彩繪難度較大,由於戲曲臉譜顏色較多,有的顏色佔比較小,顏色搭配費時費力。”張學義說,有時還需要自配顏色,很考驗製作者的功力。
張學義的外婆曾是一名戲曲表演者,小時候,他經常聽外婆唱戲,觀看戲曲表演,耳濡目染下對戲曲等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成年後,他選擇學習工藝美術設計。
“後來,就有了將戲曲臉譜做成藝術品的想法。”張學義便四處拜訪民間老藝人,學習戲曲臉譜繪製方法,查閱收集相關資料,通過外出學習和不斷嘗試,他終於利用彩繪浮雕刻畫出戲曲人物形象。如今,他已經收集並製作300餘種樣式的黎侯彩雕作品。
圖爲黎侯彩雕作品。黎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何讓更多人認識到非遺的價值,讓黎侯彩雕走入年輕人的眼、走進年輕人的心?這也是張學義近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繼承傳統的同時,我們從造型調整、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探索,比如作品中加入卡通元素,對造型的色彩、神情進行修改,設計上融入鳥瞰式等更多構圖手法。”張學義介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喜慶系列、筆筒系列,貼切生活,實用性較強。
除此之外,張學義經常參加非遺進校園、文博會等活動,每年還定期到鄉村進行展覽,展示非遺技藝,尋找感興趣的弟子。令他欣慰的是,現在有不少年輕人對黎侯彩雕感興趣,截至目前,他已教授100多名徒弟,在他的弟子中,有3名黎侯彩雕市級非遺傳承人、2名長治市工藝美術大師。
張學義經常參加非遺進校園、文博會等活動,每年還定期到鄉村進行展覽,展示非遺技藝,尋找感興趣的弟子。黎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年22歲的張皓珂已學習黎侯彩雕技藝5年,可以獨立設計、完成作品,每到寒暑假,他經常一整天待在工作室裡。張皓珂說:“製作時用筆很講究,需要靜下心來,一筆一筆勾勒每條線條。”
談及傳承,張學義說,“我們正在創作設計‘黎侯彩雕體驗包’,裡面裝臉譜模型、畫筆、顏料等,發給孩子們,讓更多孩子體驗黎侯彩雕製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