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淨利潤近千萬資產 五礦資本1元賣給大股東

半年賺近千萬元的資產,被作價1元賣出;淨資產高達2.2億的資產,被大幅折價5千萬轉讓,而且,受讓方竟然是實控人的“兒子”和“孫子”,上市公司這樣的行爲是否侵害公衆股東的利益?公司股吧上已經衆說紛紜……日前,五礦資本發佈公告稱擬轉讓7塊資產,包括貴州鬆桃金瑞錳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等,其中不乏旗下優質資產,儘管是向關聯方進行轉讓,但部分作價低得出乎意料。

對此,也有投資者網絡平臺留言質疑“無法理解”。五礦資本爲何“低價”轉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調查和採訪。

7塊資產作價14.66億元

9月30日,五礦資本(600390,SH)發公告稱,擬向五礦股份長沙礦冶院、五礦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創投)或其全資子公司(尚在設立中)轉讓持有的長遠鋰科100%股權、金馳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馳材料)100%股權,各方受讓比例爲40%、40%、20%;同時,五礦資本還將向長沙礦冶院轉讓鬆桃金瑞100%股權、銅仁金瑞100%股權、貴州金貴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貴礦業)60%股權、湖南金拓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拓置業)100%股權以及新材料事業部本部相關資產及負債。本次標的資產的轉讓價格合計爲14.655億元。

其中,銅仁金瑞和鬆桃金瑞主要從事電解錳生產銷售業務;金馳材料和新材料事業部本部主要是研製、開發、生產和銷售新型能源材料、金屬材料、化工材料(不含危險品);長遠鋰科主要是研究、生產、銷售鈷酸鋰及其他高效電池材料,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金拓置業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包括房地產建設、產品銷售的各項經營和管理業務;新材料事業部本部的相關資產主要包括年產7000噸鋰離子動力電池多元正極材料項目、所持湘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0.08%股權等。

關於此次資產出售交易對手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9月末,五礦股份爲五礦資本控股股東,持有其47.07%股權;長沙礦冶院爲五礦股份全資子公司,截至2017年6月末,持有上市公司3.35%的股份;五礦創投爲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全資子公司,中國五礦持有五礦股份87.54%股權。

對於此次出售,五礦資本在上述公告中表示,本次對外出售資產相關事項有利於公司進一步聚焦金融主業、提升運營效率,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爲五礦資本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本次交易預計對上市公司各項財務指標影響較小。

1元“賣”淨利近千萬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公告中,對於欲向長沙礦冶院轉讓的鬆桃金瑞100%股權交易價僅爲1元。然而,就在今年上半年,鬆桃金瑞的淨利潤爲990.93萬元,淨資產爲773.83萬元。

相關評估報告顯示,鬆桃金瑞主要從事電解錳生產、銷售業務,於2013年12月10日登記註冊,是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瑞科技)以其貴州分公司主要資產出資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認繳出資額爲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中,鬆桃金瑞的評估值-639.85萬元。具體而言,評估公司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企華)提到此次評估報告評估結論採用收益法評估結果,按照收益法評估,以2016年12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總資產賬面價值爲2.375億元,總負債賬面價值爲2.402億元,淨資產賬面價值爲-263.06萬元。收益法評估後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爲-639.85萬元,減值額爲376.79萬元,減值率爲143.23%。

五礦資本《關於出售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顯示,減值原因主要是鬆桃金瑞所處的電解錳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競爭非常激烈,預計鬆桃金瑞未來獲利較差,從而經整體評估後減值。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該公司今年半年報以及近三年年報發現,鬆桃金瑞的業績是越來越好,鬆桃金瑞2014年虧損985.07萬元,2015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到9463.88萬元,而從2016年開始轉虧爲盈,2017年上半年、2016年全年淨利潤分別爲990.93萬元、65.04萬元。

另一方面,鬆桃金瑞淨資產這一數據在2013年~2015年分別是,1.003億元、9250.66萬元、-417.92萬元,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2016年淨資產爲-263.06萬元,開始好轉,而2017年上半年淨資產達到773.83萬元。

中企華在《鬆桃金瑞評估報告》中表示,考慮到被評估單位所處電解錳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現狀,結合此次評估目的是爲了股權轉讓事宜提供參考依據,所關注的是企業整體價值與未來的獲利能力,中企華理解採用收益法,更符合本次評估目的對應評估對象的價值內涵。

對於1元錢就將上半年賺近千萬元的資產出售,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五礦資本,董秘李淼表示,“很正常啊,鬆桃金瑞是負資產,按資產來定價的,1塊錢賣公司的很多,有的公司當年看很賺錢,但它還有很多負債的東西,還有些公司雖然當年是賺錢的,但是如果真正的掛牌賣出去的話,是賣不出去的。很多掛牌出讓的1塊錢都是象徵性的,它的公司實際上是負資產,或者是嚴重虧損。鬆桃金瑞在2014、2015年的虧損比較大。電解錳這個行業是嚴重供過於求的,之前金瑞科技2014、2015年虧損比較大,就是因爲這塊虧損比較嚴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9月份公告中涉及出售資產的評估事宜的有6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家選用今年的日期作爲評估基準日。具體來看,神州易橋與壹橋股份均使用2017年6月30日爲評估基準日;而新能泰山重大資產出售還涉及到關聯交易,此番交易使用的評估基準日爲2017年7月31日;東北電氣均已2017年7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羣興玩具以2017年8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另外,國旅聯合評估基準日所使用的時間節點是去年12月31日。

評估基準日怎麼定才合適呢?記者以諮詢者身份向一家評估公司經理採訪時,對方表示,出售資產的話,肯定是離現在越近越好。因爲資產時間長了就會發生變化,所以一般不考慮別的因素下,是靠近交易日的基準日,是每個月的月底。一般是由委託方決定評估基準日。現在用去年的基準日也不合理,因爲評估報告是一年就過期了。

另一家評估公司的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基準日選擇國家是有相關規定的,有些是委託方就可以確認,有些是跟評估方怎麼利於開展、怎麼獲取數據,所以不是一句話能簡單講清楚的。上市的項目,國家相關部門,證監會和國資相關部委是有明確要求的,基準日是怎麼來選。不同的項目是有差異的,不一定選取最新的基準日。

銅仁金瑞低於淨資產值交易

另外,五礦資本向長沙礦冶院擬轉讓銅仁金瑞100%股權的對價以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結論爲基礎,交易雙方協商確定爲1.734億元,而公司去年淨資產爲2.243億元,今年上半年時淨資產也爲2.233億元,超出交易價格約5000萬元。

銅仁金瑞主要從事電解錳生產、銷售業務,前身是貴州省銅仁市金豐錳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14日,並於2004年10月建成投產。後被金瑞科技以2812.5萬元的價格收購其100%股權,公司隨後更名爲貴州銅仁金瑞錳業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銅仁金瑞的評估值爲1.734億元。根據中企華出具的評估報告,銅仁金瑞評估基準日(2016年12月31日)總資產賬面價值爲5.212億元,總負債賬面價值爲2.969億元,淨資產賬面價值爲2.243億元。收益法評估後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爲1.734億元,減值額爲5081.42萬元,減值率爲22.66%。評估減值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電解錳行情不佳,預測銅仁金瑞未來獲利能力較弱引起減值。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銅仁金瑞在2016年也出現了扭虧爲盈的局面,2015年時,該公司淨利潤爲-8950.04萬元,但是在2016年,這一數據就增長至938.73萬元。

爲何交易價格低於淨資產值?李淼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評估報告都說清楚了,哪裡有增值,哪裡有減值,而且那個評估報告都是經過國有資產備案的。”

那麼,銅仁金瑞、鬆桃金瑞都在2016年實現了盈利,改變了之前虧損的情況,走向好轉,爲什麼還要出售呢?李淼稱,實現盈利主要是因爲錳的價格開始回升,但整體來講,錳這個行業不適合放在上市公司,因爲它的盈利能力比較弱,還經常虧損,錳資產本身就不好。完成資產重組後,五礦資本是一個金融平臺,如果再涉足錳和鋰電池這塊的話,行業跨度就太大了。如果一個上市公司搞兩個很大的行業,實際上是會互相影響的,上市公司的主業一般都是比較專一。而且從五礦集團整體來講,重點是把上市公司的非金融資產剝離,以後就只存在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