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旅業開除房東 轉租爲買

近年租客變屋主/房東案例

過去「輕資產」盛行,不過隨着近年商用不動產景氣不錯,不少自用經營者「開除房東」,將原本承租的不動產買下,作爲自有資產據點經營或出租。連鎖商旅品牌「沃客商旅」所承租桃園第一廣場大樓11樓營業據點,去年底轉手交易,原本租客沃客控股從租客變屋主,根據實價登錄,該商旅582坪,共有48間套房,以總價1.21億元交易。

近年不乏店面、商辦等商用不動產交易是由租客直接買下,如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菡生婦幼診所」,去年3月菡生管理顧問砸下16.8億元買進12層整棟商用大樓自用;2021年6月;臺北松山區八德路三段「Ellie耶裡西點」以約1.3億元買下整棟透天店面。

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中華郵政以3.55億元買下原本就承租的臺北體育場郵局,及隔壁的1樓店面,目前租給地球村美日韓語敦化校;德華生技以1.26億元買下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的整棟透天店面經營診所。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這幾年出現不少經營者「轉租爲買」,其中疫後旅遊業大復甦,也讓連鎖型的商旅業者更加積極佈局。

張旭嵐說,租客買下承租不動產,對經營者來說有三大優勢,首先「長期穩定經營」,業者在該區域經營多年,不僅對承租店面、商辦大樓投入一定的資金裝潢、購置設備,累積許多忠實客戶,爲了避免房東漲租或不續約,有形和無形資產付之一炬,買下承租不動產,再投入資金長線經營。

其次是「化租金變資產」,精華地段店面是兵家必爭地,租金高昂,與其付租金幫房東繳房貸,不如趁本業獲利,把租金轉爲貸款,讓資產累積。

第三則是「不動產增值」,國內不動產長期價格仍呈現正成長趨勢,地段好的物件往往也都特別惜售,購置不動產不僅增值機會,可自用、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