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溯源碼豈能成“亂碼”
原標題:商品溯源碼豈能成“亂碼”
近期,不少消費者反映購買的商品溯源碼存在信息缺失、掃碼後跳轉異常等問題,甚至“海關入關日期竟比生產日期還早”。(據澎湃新聞12月26日報道)
溯源碼爲“一物一碼”,猶如商品的電子身份證,能夠記錄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作爲消費者判斷商品真僞的重要標識之一,溯源碼近期卻頻頻爆出問題,讓消費者心中的“安心碼”成了時間線錯位的“亂碼”。
溯源碼主要功能是追溯,其核心價值就在於真實。如果溯源碼包含的信息造假,甚至可以隨意修改,那它不僅不能發揮原有作用,還會淪爲商家弄虛作假的道具,直接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與社會誠信體系。這一現象,不能簡單歸咎於員工“貼錯”或“漏貼”,而要看到企業內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對溯源碼重視不足、相關流程把控不嚴等問題。企業作爲商品供應源頭,從生產端信息初始錄入到標籤精準張貼,再到終端銷售環節,應始終保持嚴謹細緻,確保溯源碼真實準確,才能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解決溯源碼亂象,還需多方攜手發力。監管部門要加快完善相關制度規範,明晰各方權責邊界、各環節標準和懲處措施,同時優化多方協同機制,確保信息互通及時、聯合執法高效。這樣,就能共同編織起嚴密的防護網,穩穩托起消費者的安全感。(孔德淇)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