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全臺唯一能驗出伊波拉實驗室 藏在三峽山區
▲伊波拉病毒很小,只有80奈米,但長度有1,000多奈米,屬線狀病毒科。在電子顯微鏡下,它的形狀像絲,致命性高。(圖/商業週刊提供)
文/張瀞文
自從去年底,西非幾內亞出現伊波拉病毒感染後,疫情迅速擴散,至今全球感染人數已破萬人,其中有將近一半死亡。包括歐洲的西班牙、美洲的美國,都已出現感染病例。
伊波拉之所以讓人類聞之色變,一是因爲它有極高的致死率約5成到9成;二來是它至今尚無特效藥。
伊波拉若襲臺,臺灣準備好了嗎?
如果連醫療最先進的美國,都因第一時間沒有處理好伊波拉病患,導致醫護人員受到感染,那麼,隨着疫情逐漸升溫,臺灣有沒有可能出現伊波拉的病例?如果答案是可能,那麼,臺灣的防疫網擋得住嗎?
「如果伊波拉真的進來到臺灣,我認爲臺灣的防疫系統是可以因應的,應該不用怕!」曾經帶領國人走出SARS風暴的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說。
李明亮判斷,「病毒直接從西非到臺灣來,機率很低。」但中國如果出現伊波拉病例,且沒有控制好,以臺灣中國如此頻繁的往來,臺灣就「剉咧等」。中國與非洲的關係很密切,廣東、廣西跟西非,每天有好幾千個人在進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伊波拉跑到中國的機率相當大。
目前疾管署透過流行病學、臨牀以及實驗室3大步驟,確保臺灣如果真的出現伊波拉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被發現,且迅速送醫。
「如果要做伊波拉病毒的培養或分離,必須要到P4實驗室,這隻有國防部的預醫所可以做。」疾管署醫師羅一鈞在伊波拉防疫說明會上的一席話,讓曾在SARS期間暴紅的P4實驗室,再度受到注目。
位於新北市三峽白雞山區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平常戒備森嚴,沒有門牌,是全臺灣最神秘的實驗室所在地。當年因爲SARS疫情最嚴重時,前總統陳水扁曾巡視預醫所,才讓外界稍得一窺神秘面貌。
目前國內最嚴重的法定傳染病包括SARS、 拉薩熱、馬爾堡病毒出血熱、裂谷熱,都必須在這個實驗室才能進行病毒培養及檢測,如果國內真的出現首例伊波拉病患,檢體也是要送到這裡做病毒DNA比對。
「3、5坪大的實驗室,空間很小,因爲怕裡面的東西被污染,所以物品是能少則少,但千萬別小看它,這裡有先進的病毒培養及檢測設備,可是全臺灣唯一有能力可以做伊波拉病毒比對的地方,」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
臺灣的P4實驗室建立至今已有31年,是戒嚴時代的產物。由於預醫所是當時臺灣最具規模的細菌、病毒和生物防護醫療研究單位,一度遭質疑研發生化武器,而受到美國、中國等國家高度關注。
但是SARS之後,全球吹起興建P4實驗室風潮,甚至新加坡、中國也陸續在興建中,目前全世界的P4實驗室,已從SARS前的18所,增加到35所。
目前疾管署最擔心的,就是經常往返兩岸的這種病人:他們通常在沒有任何通報下,從疫區來,發病後也不通知疾管署,自己前去就醫,不跟醫生說明去過哪裡。疾管署目前僅能透過宣導,以及醫護人員的提高警覺,來防堵此漏洞。
「SARS剛開始時,也是遇到隱匿病情的病人才爆發起來,」李明亮說。他認爲,防疫關鍵其實在人心。如果不隱匿病情,對疾病充分了解,醫護人員保持高度警戒,加上臺灣在SARS之後建構的防疫能力,「保持恐懼但不恐慌」,這些將會比任何特效藥都還有效。
【 更多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