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該爲兩岸減壓了

旺報社評

大陸十一國慶休長假,但中共軍機並未休息,連續5天共150架次進入我西南防空識別區,日前國臺辦也以長文痛批外交部長吳釗燮。中共建政72週年,大陸「文武搭配」對臺訊號強烈,讓外界感知兩岸政治高度緊繃,毫無舒緩空間。

拆除網路民粹炸彈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先從美中關係的宏觀氛圍來看:習拜通話、孟晚舟獲釋、美國氣候大使凱瑞正面評價大陸減碳、國務卿布林肯以較善意用語祝賀中共國慶、貿易代表戴琪透露即將與大陸副總理劉鶴視訊會談,美中對峙漸顯舒緩。美中關係架構下最敏感、最特殊的臺海議題也出現降溫趨勢,拜登舉辦的印太四國領袖峰會中,並未按照其上任後的「慣例」將臺海事態寫入公報。美中打打談談,至少在臺海問題上,雙方還是找到了底線。

再從兩岸關係的微觀環境來看: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國共時隔近2年後終於恢復互動。特別是大陸官媒一改過去對國民黨不冷不熱,甚至酸言酸語的風格,大動作報導國民黨主席選舉及國共電文往來,普遍以積極態度肯定和期待國民黨未來在兩岸的角色,並未強求國民黨齊聲「促統」,這說明了北京仍堅持和平發展路線。若國民黨再度挺身而出,扮演橋樑角色,不僅兩岸冰封的僵局有望化解,兩岸之間新出現的檢疫、防疫等現實問題也有望解決,甚至臺灣關心的參與RCEP、CPTPP也可能得到陸方的善意回應。

最耐人尋味的,是大陸官方正在自上而下主動「拆除」網路民粹炸彈,以避免輿論失控對當局施政、外交乃至中共二十大籌備的影響。9月底大陸多地拉閘限電後,網路傳出停電限產乃北京對美「金融戰」的考量,是「一盤大棋」,但「大棋論」很快遭到官媒痛批,甚至拿出「低級紅、高級黑」等嚴厲用詞。

接着,備受小粉紅力挺的「共青團中央」罕見以《「愛國生意」當休矣》爲題發文,直指大陸網紅「宣揚愛國主義」的背後是編造虛假故事、賺取網路流量。幾乎在同一時間,大陸國際關係學者節大磊公開指出武統是「戰略上急躁悲觀,戰術上失之簡單」,是近年來罕有直接針對大陸「武統論」的聲音。

衆所周知,最近幾年大陸網路民粹愈演愈烈,官方雖然深知其中魚龍混雜,但鑑於「愛國主義」的正當性和輿論維穩考量,並未批駁或壓制。隨着美中鬥爭激化、兩岸關係惡化,大陸內部民粹猶如脫繮野馬,不僅對大陸官方施政和宣傳帶來困擾,也側面打擊了大陸謀求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正面形象。

由上而下告誡武統

其中,網路民粹最集中,也是最能呼風喚雨的,就是營造出「人人喊打」的武統熱潮,以及以「檢舉臺獨」爲名,針對臺灣藝人、企業乃至普通個人的網路暴力。前者造成了凡是大陸對臺出現軍事動作就「叫好」、凡是大陸對臺善意或緩和言論就「叫罵」的詭異氛圍,後者則產生了特定羣體人人自危、寧左勿右的輿論怪象。

1990年代初期鄧小平曾告誡北京當政者「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近期大陸官方整頓網路民粹、戳穿「愛國生意」的連環動作,如果沒有北京自上而下的部署和推動,以當今大陸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民意氛圍,相信沒人敢這樣做。

回到兩岸關係上,陸方發動輿論抑制武統民粹、引導民衆正面看待和平統一、和平發展,自然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以解放軍仍以創紀錄的軍機架次在臺海演訓、臺灣藝人積極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祝壽」的網路宣傳來看,兩岸關係要真正解壓、紓壓、泄壓,雙方還是應該保留一些模糊空間,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劍拔弩張。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任命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經濟研究背景的林祖嘉擔任大陸事務部主任,體現了「先經後政」、兩岸交流「社會力先行」的思路。兩岸問題千頭萬緒,但國共關係重回「九二共識」正軌後,很多近些年因爲民進黨政府中斷兩岸溝通所引發的經濟、社會、事務性問題就可以透過國共平臺重新理順。民進黨反中是一時的,從經濟、社會領域重新打開兩岸互動空間,適當減輕政治、軍事對立的壓力,讓彼此留有餘地,臺灣民衆對大陸的形象也會逐漸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