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對外開放 助力建設教育強國
原標題:深入推進對外開放 助力建設教育強國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爲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創新的關鍵途徑。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部署中也提出“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這爲我們做好新時代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
堅持立足國內和麪向世界相統籌,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識變局拓新局。教育對外開放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戰略性工作。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要求我們在推進教育對外開放中既立足國內又面向世界。推進教育對外開放,首要任務是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戰略,滿足人民需求,確保教育引進與中國的教育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促進。同時,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教育作爲一項公共事業和共同利益,需要各國加強研究創新、全球團結與國際合作。推進教育對外開放,須平衡好國內發展和國際合作的關係,既要避免盲目追求國際化而忽視本土教育特色和優勢,實現國際化與“化國際”相統一,也要防止因保守封閉而錯失國際合作的機遇。
近年來,我們通過積極引進境外優質的教育資源,鼓勵中外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實現了教育資源供給的多樣化,有效滿足了人民羣衆對高質量國際化教育的需求。隨着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走出去”辦學也日益成爲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如今的中國,已成爲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同183個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5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設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我國教育“朋友圈”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積極推動應用型本科、職業院校配合我國企業“走出去”赴境外辦學,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和機構開發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競爭優勢的專業課程、教學管理模式和評價工具,擴大在線教育國際輻射力。在國際傳播和交流中,主動設置議程,傳播中國教育經驗,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不斷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
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協調,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壯主流促交流。教育決定着人類的今天與未來,我們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相互學習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以教育對外開放促進文明交流互鑑,要求我們在教育政策、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動與聯繫,增進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確保教育對外開放取得實效。更重要的是,紮根中國大地,有效產出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高辨識度成果,加快形成“頂天立地”的格局,以此形成示範和引領,形成提高我國整體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強大合力。比如,近年來,通過不斷完善教育對外開放總體佈局,統籌規劃、重點推進,在人文交流機制框架下,美國青年使者交流學習計劃(YES項目)、千校攜手、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中俄同類大學聯盟、中法百校交流計劃、中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等教育品牌項目取得不錯的運營成效,爲推進教育對外開放、促進多元文化交流交融注入正能量。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追高線守底線。在推動教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審時度勢,強化問題意識,加快構建國家教育對外開放治理體系,推動教育對外開放法律法規、管理體制水平提質增效,守住安全底線,確保教育對外開放行穩致遠。堅持全面、系統、辯證、科學的思想與方法,及時破解教育對外開放可能存在的風險與挑戰,以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發展目標爲統領,着力破除束縛中外合作辦學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加大中外合作辦學改革力度;不斷深化國內高校赴境外辦學等制度,充分激發辦學活力;持續推進涉及出國留學人員、來華留學生、外國專家和外籍教師的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通、互鑑、互容,實現促進教育對外開放高水平發展的“雙向奔赴”“雙向賦能”。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必須以更大格局、更廣視野、更多智慧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局面。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堅持自信自立自強,充分展示我國教育的成就和特色,同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推動我國成爲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教育高地,爲全球教育治理作出中國貢獻。(張北坪)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