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首節沉管 海底完美初吻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施工現場

6月17日,伶仃洋陽光明媚熱潮涌動,深中通道專案一項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歷經約34個小時出塢浮運繫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海底初吻」。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由32個管節搭積木」般連接而成,每個管節的尺寸爲165×46×10.6公尺,其斷面寬度達46公尺至55.46公尺,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海殼混凝土沉管隧道。而此次沉放的E1管節尺寸爲123.8×46×10.6公尺,重達約6萬噸,排水量如同一艘中型航空母艦

6月16日2:00,深夜的海浪聲格外清晰,珠海桂山島已是一片忙碌。在「一航津安1」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以下簡稱「一航津安1」)的提帶下,E1管節通過塢內、外帶纜,緩緩通過深塢塢口,進入伶仃洋外海等待區。16日6:00,「一航津安1」爲核心的浮運編隊出塢。16日22:30,在6.5個小時的繫泊、準備後,E1管節開了正式沉放對接工作

如何在暗流洶涌的海中實現誤差不超過5公分精準對接安裝,這是深中通道建設者們面臨的最爲嚴峻的考驗。「『一航津安1』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DP定位和循跡功能的專用船舶,可有效克服繁忙複雜航路基槽長距離橫拖、深水沉放、複雜風浪流等不利建設條件,大大增強了沉管浮運安裝能力。」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專案常務副工程師寧進進表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聯合中交一航局等單位自主研發「一航津安1」在此次首節沉管浮運沉放中首次亮劍,是實現深水精準對接的關鍵

6月17日10:00,隨着「一航津安1」對E1管節緩慢下放和水準絞移,不斷調整管節坡度,首節沉管成功着牀於基底,完成沉放作業。17日11:45,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繫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海底初吻」。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偉樂表示,沉管隧道工程承載了中國工程師的夢想,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橋樑建設走上了「智」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