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三種“效應”,也是人性
1、“踢貓效應”原版故事
一位父親,在生活壓力和工作受氣的狀態下,回到了家,由於領導的訓話、批評、指責讓他內心充滿了火氣,回家後正好看到身邊調皮搗蛋的兒子,就朝着兒子大罵了一頓,以表達自己的不滿。孩子心裡窩火,就朝着身旁的貓狠狠的踢了一腳,貓頓時不滿的嗷嗷叫幾聲,然後從窗戶口逃了出去,兒子也不爽就溜出去玩,貓逃到街上,正好對面一輛汽車飛馳而來,司機看到要撞到貓趕緊打了方向盤轉向一邊,正好撞到了一旁剛跑出來的孩子……
這就是“踢貓效應”,因爲自己受到了欺壓,便開始欺壓更弱小的羣體,或者朝着更底層的羣體發泄不滿,最終引起更大的禍患。
現實社會、職場中,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內心積聚的壓力和不良情緒也越來越多。難免都會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這時候就很容易找身邊的弱者來進行發泄,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老闆越來越專斷,不近人情,動不動發脾氣。而中層領導又將這種壓力和不良情緒發泄到下屬和基層員工身上,基層員工又將不良情緒帶回家裡……
明明是別人變成“踢貓”隊伍中的一員,承受着被別人“踢”的壓力和壞心情,又同時去踢“更弱的羣體”。
2、“馬太效應”原版故事
“馬太效應”最先是從《聖經》中的一個寓言而來的。
寓言中寫道: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國王要遠行,臨走的時候,喊來身邊三個僕人,分別給他們各自一錠銀子,叫他們保管。一年後,國王回來了,就喊來三個僕人,問他們銀子保管情況。第一個僕人用一錠銀子做生意賺了十錠銀子,國王很高興,並且又賞賜了他十錠銀子;第二個僕人用一錠銀子賺了五錠銀子,國王又賞賜了他五錠銀子;第三個僕人很謹慎地說:“我的王,我的主人,我擔心把你交給我保管的一錠銀子弄丟,我一直把它包在手帕裡,放在懷裡。”國王拿回了這一錠銀子,並把它又賞賜給了第一個僕人。
並且說道:
"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在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看到“馬太效應”現象,越有錢的人,越容易賺錢。越
窮的人越不容易賺錢,即使很努力,也很難改變命運。
而職場上能力越強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強,而能力越弱的人,變得越來越弱。當你開始變得強大,會發現各種資源都開始向你傾斜,而當你開始變得弱小,原本有的資源也會離你而去。強弱貧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但是,我們要看到,正因爲有“馬太效應”的存在,很多人才那麼努力,努力讓自己變強,越來越強。
所以,不得不承認,“馬太效應”也有積極的一面,因爲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你會變得更努力,更願意去改變,因爲只有這樣,纔有可能讓變得逐漸強大起來,纔會逐漸獲得認可、資源,纔有可能一步步往上走,越來越強大。
所以,即使“馬太效應”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如果放任不管,讓不公平現象繼續擴大化,終會物極必反,產生更多的消極作用。
3、“權威效應”原版故事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權威效應”太明顯了。“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當你無錢無勢無名望的時候,說啥都沒人聽,根本沒有發言權,甚至沒有存在感。而當你有錢有勢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追隨,隨便說個話都會被整理成語錄。這就是現實,這更是人性!
權威效應,也可以稱爲"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以點概面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又是人很普遍的一種心理。
比如,名人效應就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我們看到的都是明星好的方面,對他的印象形成“光環”,覺得他什麼都好,所以廣告商會找明星拍廣告,人們就會“愛屋及烏”,這是人的普遍心理。
對於人們而言,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成本,去重新認知、認可一個不具備“權威”的人。因此,大家就更傾向於相信“權威人士”!
要想在人羣中成功,要想在社會中成爲“權威”人士,那只有自己來努力證明自己,讓別人看到你,逐漸認知、認可,最終相信你,把你也當做某個領域的“權威人士”。這時候,你才具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