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老字號”開發“原字號”培育“新字號”
閱讀提示
一段時間以來,遼寧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產業結構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產業大而不強,通過三個“字號”的有機結合、相互轉化,致力於走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路。
在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分公司轉子車間,數控車工馬長好正在進行葉輪精加工,他所在的車間是一個數字化車間。在這個數字化車間,隨處可見的是工位上忙碌的工人,而看不見的則是包括工單總量、工時總量等各類生產數據源源不斷彙總到大數據中心,這僅僅是遼寧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中的一個縮影。
遼寧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雄厚,但一段時間以來,當地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產業結構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產業大而不強。如今,遼寧積極探索改造升級“老字號”、 深度開發“原字號”、 培育壯大“新字號”,深化產業結構調整,以此激發企業新動能新引擎,新發展格局底氣更足。
新一代信息技術爲“老字號”賦能
“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壓縮機被稱爲石化技術裝備的“心臟”,馬長好加工的轉子則被稱爲“心臟中的心臟”。
近幾年,遼寧探索改造升級“老字號”,在當地佈局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馬長好所在車間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工人幹活是跟着師傅學,現在一臺平板電腦就把該幹什麼活、怎麼幹說明白了。”馬長好說,這是沈鼓集團第一個數字化生產車間,車間里人、機、料均實現網絡化接入,工作流程執行更有效率,生產過程和設備執行效率也更加透明。
如今,沈鼓集團透平分公司數字車間實現全覆蓋後,降本增效的作用也開始顯現,每年僅投放車間的圖紙和打印文件就會減少200多萬張,加工環節和設計環節圖紙校覈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此外,沈鼓集團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通過開展煙塵淨化升級改造,現場焊接煙塵收集處理效率由60%提升至90%以上,年削減顆粒物總量達0.6噸。
記者瞭解到,遼寧“老字號”產業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業,包含輸變電裝備、石化裝備、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老字號”存在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發展短板。
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處處長張春福表示,“十四五”時期,遼寧將聚焦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揮產業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爲“老字號”賦能增效。
補齊“原字號”產業鏈
“‘原字號’是遼寧最大的工業板塊。”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石油化工處處長張強說,遼寧“原字號”產業主要包括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業。2020年,“原字號”產業營業收入佔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的52.4%。
在遼寧有這樣一種“原字號”資源,儲量佔全國總量的84%,佔世界的22.4%,用它生產的耐火材料年產量居全國首位,它就是菱鎂。然而,隨着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對環保的要求逐步升高,菱鎂產業產品單一、科技含量偏低、行業准入門檻過低等問題凸顯,一些小礦被迫關停,一些老牌企業轉型升級跟不上市場步伐。
在遼寧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上,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指出,“原字號”產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精深加工程度低。
眼下,深度開發“原字號”的一系列有效舉措正在實施。
“閃速輕燒將反應時間由過去的3小時降到3秒內,能耗降低30%、效益提升30%、污染減排90%,將成爲遼寧1500餘臺輕燒窯爐升級換代的重大技術裝備。”站在年產40萬噸菱鎂礦輸送牀閃速輕燒示範工程前,瀋陽化工大學校長許光文介紹,爲推動菱鎂產業高質量發展,學校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引育高端人才,接連突破菱鎂礦閃速輕燒、高值鎂化工產品製備等關鍵核心技術,一批創新科研成果加速轉化。
通過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成果正加速涌現。中德(瀋陽)高端石化產業園,是全國唯一的國務院批覆的以高端石化產業國際合作爲主題的戰略性平臺,園區平均綜合利用率達92.43%,100%實現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利用。
培育專精特“新字號”
每分鐘作業5畝、最大有效載荷25升、手機上一劃便能規劃作業地塊……這是瀋陽無距科技公司的拳頭產品植保無人直升機的作業效率,也被稱爲會飛的“農藥桶”。
“傳統植保無人機結構複雜、維護困難,我們通過專利技術,將航向控制系統結構件減少了90%。”無距科技創始人蘇文博說,如今該公司的植保單旋翼飛控市場佔有率近90%。
一般認爲,遼寧“新字號”主要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和未來產業。客觀上看,遼寧“新字號”產業體量偏小,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不明顯。
“這些‘雛鷹’‘瞪羚’‘獨角獸’等‘神獸’科技型企業就是我們要引育、培育的‘新字號’。”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學技術處副處長劉勃言認爲,遼寧“新字號”代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方向,是遼寧工業振興的關鍵增量。接下來,遼寧將重點圍繞24條產業鏈,支持龍頭企業當“盟主”,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具有契約關係的利益共同體,培育新型產學研用創新聯盟。
“三個‘字號’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有機結合、互爲支撐、相互轉化的。改造升級‘老字號’能爲‘新字號’‘原字號’提供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同時,傳統裝備可改造升級爲高端裝備,實現‘老字號’向‘新字號’轉變。培育壯大‘新字號’又能爲‘老字號’‘原字號’賦能增效,同時也爲遼寧打造新動能、培育新增長點和未來產業提供強大動力。”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申世英說。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當地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以企業研發機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爲支撐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現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82家,佔全省規上企業11.4%。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3家(全國1636家)。培育認定1180項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技術),鼓勵引導企業研製新產品。
申世英認爲,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遼寧將走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