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博士後:從我的經驗來看考研專業的選擇

來源:科學網  作者:秦培武

大學本科在東北農業大學學的是生物技術(1998-2002),當時我們系裡面有一個清華50年代的畢業生,是國內動物克隆很有影響的人物-秦朋春,他的學生很多在國內國外都很有名氣,如在美國孟利首次做成了克隆猴,中科院動物所的周奇首次克隆了大鼠等。學校生物學的其它領域如生化或生物物理基本沒有,於是在這種環境下只對動物發育有較多的瞭解,再加上本科生英語文獻的能力有限,不過當時圖書館的一本中文分子生物學雜誌對我瞭解其它的東西還是起了一定的幫助,內容也多是分子生物學。東北農大在70年代以前是國內很好的大學,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學生討論的內容都上過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後來毛澤東說農業大學應該建在農村,於是從哈爾濱搬到了阿城,真正來到了農村,但也失去了發展的機遇,後來再搬回到城市,但校址已經被中醫學院佔了,只能在偏僻的香坊區重整旗鼓。大學時流行吃在農大,愛在師大,學在工大的口頭語,因此對學校門口的小吃一條街還是終生不忘,雖然畢業很多年了,但我永遠覺得那裡的小吃好吃便宜,100塊錢可以請8個同學吃飽吃好,那裡留下來太多大學的記憶。

因爲大學發育生物學的大環境薰陶,我畢業的時候就立志要考中科院發育所,教課老師都說21世紀是分子發育生物學的世紀,當時發育和遺傳所剛好要合併。2002年如願以償的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到了發育所,那是一個童第周去世前就在籌建的所,但他去世的時候發育所還沒建好。2002年春節過後不久我就來到了發育所面試,面試成績也是最好的。所裡那時進門要刷卡,於是所裡給我配了一個電子卡,因爲面試完我就留在那做畢業實習了。當時脖子上掛個卡,上面寫着中科院,覺得老有成就感了,以爲自己真就在學術殿堂了。我的碩士導師是一個80年代畢業資格很老的女老師,對科研非常執着,但那個年代畢業的人確實training不夠,熱情可以表揚,我對我老闆工作態度還是非常佩服的,一個年過5旬的人每天都親自做實驗。我當時進實驗室工作也很努力,但我這個人做東西從小就馬虎,所以我理論成績好,但實驗還做不過成績不如我人,於是我經常沮喪,有時去街邊的小吃店喝酒排解鬱悶。第一年啥也沒做出來,就是每天重複一樣的東西,現在想來覺得自己太傻了。老師也很不滿意,經常挨訓,但我從來沒還過嘴,我從來不跟老師解釋自己的錯誤,哪管有時候是情有可原的。但我第二年還算足夠幸運,克隆了一個新基因,做了一點簡單的功能研究就畢業了。在發育所得3年,我讀了1000篇以上的文獻,所以這對我後來的科研和學習還是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我英語當時不算好,但讀完那些文獻,我基本什麼文獻都不用查字典就能讀懂。3年的發育所薰陶,當時感覺發育生物學就是空叫一個新名詞,技術上跟分子生物學沒啥區別,而且那時分子生物學早就是一個基本工具,做生物的人都會。畢業的時候覺得有些迷茫,我第一年申請出國也沒拿到offer,因爲省錢一個申請費也沒交,網上有人說不交也能申請到。所以網上的東西要斟酌以後再相信,看看他的環境和其它條件你是否具備,有時有人爲了炫耀自己的偉大,故意把自己付出的努力弱化,感覺他們很容易就成功了,包括我今天寫的東西,但這確實是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沒有拿到出國的offer,我就去中科院動物所一個國家實驗室做了研究助理,打算第二年再申請,當然那時候我也報考了生物物理所的博士研究生考試,萬一又沒出去,想給自己找個退路。記得那時候還有其他人要報考生物物理所06年所長的博士研究生,老饒當時只招一個人,那個人05年沒考上,於是就在老饒的實驗室做志願者,06年繼續考。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動物所一個朋友認識在老饒手下打算考博的那個人,告訴我你趕緊換個老師報考,有個很厲害的人要跟你爭,人家在那工作一年了,而且老饒只招一個,準備的時間也比你長。我當時還是心高氣傲,我說全國統考的考研我都能考第一,我還怕一個非統考的考博,我因爲準備出國申請,沒時間準備考博的東西,最後我只用了15天準備考博的東西,因爲我覺得我有更好的基礎,後來我還是考了第一。在面試的時候我還沒有拿到美國這邊的offer,所以我還是盡力的準備了。當時老饒問我你是不是申請美國的大學了,我說申了沒中,他說你的考博是不是備選的,我說不是,給我錄取我就來念,實際我說了違心的話,如果拿到美國的offer,我肯定是要出國的。後來老饒不知道因爲什麼又不招了,生物物理所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你可以調劑到其它幾個老師那裡,但我當時已經拿到了兩個美國大學的offer,所以我拒絕了。因爲要準備考博,對生物物理的信息也更加關注了,05年8月的時候生物物理組織了一個國際蛋白學術會議,我沒報名就混進去了。在那我第一次聽說了核磁共振這個東西,覺得那東西解出的蛋白結構還能動,比什麼分子發育有趣多了。回去以後,就開始改主意了,我就要學蛋白質核磁共振,但我對那個東西一點不懂,真是一點不懂。我那時覺得核磁共振好像是物理化學的東西,於是出國申請的專業全改成了化學系

正因爲我的不懂,所以在選學校的時候我就犯了錯誤,當時兩個offer,其中一個學校的蛋白質核磁共振還可以,但另一個學校不怎麼好,但他們有核磁技術,而且他們先給的offer。於是陰差陽錯的就去了核磁共振並不好的學校,那的老師基本不做蛋白核磁共振,他們用NMR做藥物跨膜等,我沒有有機化學背景,對藥物合成不感興趣,而且老闆把實驗室安排的像個工廠,每個人只做一小塊,不讓接觸其它的東西。當時感覺自己又走錯路了,於是呆了兩年之後就想走。在美國不是想走就能走,如果你走了需要老闆的推薦信,他如果不好好寫你永遠都找不到位置,而且在一個地方呆了一年沒拿學位,沒發文章,將來別人問你沒法解釋。於是硬着頭皮拿了個碩士,想換個核磁共振做的好的地方。那時候世界範圍內NMR比較厲害只有幾個地方,一是NIH,但NIH不招研究生,而且發信問過,不招。其它NMR起源於歐洲,很多厲害的人都在歐洲,加拿大也有厲害的。當時需要重新考寄託,也很鬱悶,都是揹着別人準備。聯繫了一些人,感覺一個比較好的牛人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那個老師也說好要我,一直有郵件聯繫,但到了4月份忽然發了個郵件告訴我經濟危機沒拿到funding。我當時有點懵了,一直就跟這一個人聯繫,4月份的時候美國所有大學申請都結束了,而且我都沒申請。這裡的教訓是永遠別對任何人抱有太多的期望,不管那個人什麼地位身份,一旦對方變卦,我們會很慘。匆忙之中趕緊申請了一些學校,還有因爲有在美國的兩年背景,最後拿到了幾個offer,那時一箇中國老師在密蘇里大學,那個老師發了4篇NATURE,而且他的技術PRE也是很新的,天真的以爲跟着他就能發NATURE。第一年真正學上了我夢想已久的蛋白質NMR,學會了很多東西,我覺得自己這次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我那時有兩個項目,每個項目與預期的目標都有差異,新老闆在設計project的時候都有這個問題,因爲結果與預期的相反,不能發大文章但小文章也能發幾個。我以爲這樣4年畢業,再去找個好的博士後,做學術還是有機會的。

但好景不長,我老闆2010年突然決定回國,我辛辛苦苦費了那麼大勁就要拿美國的學位,他回去我怎麼辦,當時系裡和他的關係鬧得很僵,因爲他在沒有及時通知系裡要走,系裡也不支持我回去。於是我在2010又要換老師,系裡還有一個NMR的老師,但因爲當時選實驗室的時候沒去那,現在因爲我老闆走了我再去那,我覺得心裡不舒服,好馬不吃回頭草,而且那個老師的水平一般,如果還想學NMR,就必須換學校。想來想去,覺得歲月不饒人,折騰不起了,眼看30了還沒拿到博士學位。於是我不得已換了方向,換到了單分子生物物理,這次換專業確實不是我計劃內,人很多時候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我覺得我一直被命運捉弄。剛換老師的時候心情一直不好,覺得自己一直在蹉跎歲月,後悔不如當時在發育所直接讀個博士,現在博士後都做了好幾年,但世界上哪有後悔藥啊。看到其他與自己同齡的人都開始當老闆,回國做教授了,有時候更加感到鬱悶。但我這次還是比較幸運,我因爲是老闆的第一個學生,我轉的老師是一個新老師,剛來系裡2月一個人都沒有,於是我可以自己選project,我選了一個最穩當的,還好很快就坐出了東西,能夠達到系裡的畢業要去。老闆當時想就是這個project也需要個3-5年,但他沒想到我那麼順,一年就做完了,然後就開始寫文章,老闆在培訓學生寫文章上還是很不錯的,他讓我來回改了30遍,花了將近一年時間。12年6月投到NATURE,做夢了好多年第一次投NATURE,當時還很激動,管他收不收先說我也投了一次。評價是兩個支持,一個反對,但可以補實驗。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補完了,他們還讓補,學術圈投文章也是有潛規則,沒那麼純潔。我馬上畢業還在補實驗,還好我愛人跟我一個實驗室,即使我先畢業,她也可以幫我頂一下。她入學比我晚一年,所以要晚一年畢業。

老闆爲了不讓我早點結束,在改文章發文章上儘量託,我12年6月去參加了一個大的會,讓別人都知道我們做的東西,想逼着他趕緊發。但他對核糖體這個小圈內的所有人基本都認識,他基本就是告訴人家我在做這個你們別做了,所有他還可以託。12年11月以後,我打算開始找薄厚的位置,他一開始就是託着不給我寫推薦信,因爲好實驗室申請博士後一般都要提前半年。我最早聯繫了幾個,因爲沒有他的推薦信都招了別人,裡面有3個HHMI做單分子方向,因爲好的實驗室就那麼幾個,他再不給我寫我可能一個也找不到了。於是我就急了,我說我聯繫的幾個博士後位置都剛被占上了,你如果再不幫我,我就拿不到好的位置了。後來他寫了,我沒過多久就拿到了幾個位置,然後定下來去伯克利一個實驗室,終於可以完成這個久違的博士學位了。中間還有幾個插曲,12年6月去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認識一個歐洲EMBL的哥們,他也在做蛋白質NMR,還在蘇州經營着公司,我當時覺得他比較強,也想學一學,後來8月份回國也在蘇州註冊了一個公司。從事單分子儀器和超分辯率顯微鏡的組織業務。花掉了我很多時間,但我覺得對我自己有很多歷練,但時間平衡要掌握好,否則公司沒幹好,學業也沒幹好。雖然我想做些創業的活動,但我不想放棄學術,我覺得二者可以融合,因爲美國和中國很多老師自己都有公司。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在專業選擇上,我覺得一定要對每個方向都有細緻的瞭解,現在網絡發達,多看看多聽聽。如果有時間最好把美國前100名學校,所有相關係的老師在做什麼都看一下,我來美國後花了2個月的業餘時間看了美國前100名大學所有生物系,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系,好的研究生如scripps, cold spring harbor, stowers等所有老師的研究方向,我覺得這對於我認識整個生物學界有非常大的幫助。不能上來就說我對這個非常感興趣,很多時候新入道的年輕人說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普遍是因爲自己只瞭解那一塊,對其它不瞭解,也不願意瞭解,想當然的認爲自己的最好,就像我當初選擇發育生物學一樣。在選擇好以後就不要輕易去換,因爲換專業只非常浪費時間的事情,我因此浪費了6年的時間。雖然我接觸了很多其它的領域和知識,但你開始獨立學術生涯就比別人晚幾年,也許這幾年就是人生創造力最好的時候,與其花時間改,不如用心就做一個方向,但我鼓勵接觸其它的領域和知識。好的美國科學家一般都是懂幾個領域,美國有那樣的環境,這在中國比較難。另外在選專業的時候不要挑那些看上去好理解的,門檻低容易學的,入門容易,但一旦你出來競爭壓力就大,大家都懂,大家都揀軟柿子捏,你沒有任何優勢,簡單的東西通常都不是好的,簡單的東西是可以兼休,可以拿來用,千萬別把那個當成你的事業,因爲你會競爭力不足。對自己行業跨度大的專業不要想當然的認爲別人怎樣,一定要親身去體會,有時候你看低或者看錯別人,會矇住你的雙眼,喪失了學習的機會。我參加學術會議,多看poster, 多提問,勇於講,我就是不懂我就要問,哪管你覺得我的問題是傻逼問題,永遠不要不懂裝懂,因爲一次這樣你可能永遠這樣,一旦養成習慣你就完了。因爲我自己轉過幾個專業,我剛轉過來的時候就是啥也不懂,比如我剛到美國學質譜,我就是啥也不懂,經常問一些低級問題,遭過很多人的鄙視,但我就是問,最後我覺得我的質譜議比我大多數同學都好。虛心接受其它專業的人對你的評價,他們可能不懂你的東西,但講到他的專業的時候一定比你懂,不用爭辯解釋一定顯示自己多強,要學會保持一個學生的心態。著名的單分子學者TJ,Ha經常參加不是他的領域的會議,每次去他都像小學生一樣問那些也許是本科生的學生問題,一個一個的psoter看,他說只要他不懂他可能連高中生都問。現在的學術前沿方向千百萬,所以選擇的時候一定是在自己對都每個方向都真正理解的時候選,不用自以爲的認爲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