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拆除臺海戰爭的引信(陳大權)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到訪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國華盛頓白宮舉行聯合記者會。(新華社資料照片)

最近一段時間,臺灣社會出現各式各樣大陸武統的焦慮,其中有一個倍受關切的問題美國會否爲臺灣出兵護駕,而美國當局,一方面製造大陸武統的臨界危機感,一方面又擺出一副保鏢姿態,給予臺灣社會將獲得安全保障的想像空間?自上世紀五零年代韓戰爆發開始,臺灣社會受到美國的保護時間長達七十年,七十年間從未發生過如今的焦慮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種情緒的產生 追根究底,問題應出自美國這把保護傘的防護能力,遭到質疑,有以致之。既然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下面便是如何解題了?

臺灣社會出現焦慮,原因來自感受到大陸武統的形勢逼人,形勢是由氣氛與假設所構成,由形勢轉化爲行動,一定要有一個啓動的觸媒,那麼這個關鍵性的觸媒會是誰呢?從政治結構與建制性來看,當下它應該是民進黨掌權人蔡英文,但現實的臺灣,很令人懷疑她具有如是的能力與權力,臺灣表面上是一個民主國家,但與它被支配性的實況相去甚遠,它對統獨的運作幾至不能自主,完全要仰人鼻息,這個事實告訴人們,今天論臺灣問題,不是單純的臺灣與大陸間的問題,其中不但多出一個美國,且重點正是美國的作用與意向,所以大陸有戰略家早已說過,臺灣問題,沒有中臺問題,祇有中美問題。

既然臺灣問題祇有中美問題,那麼不妨就中美問題來談談臺灣的現在與未來,世人都知道美國是不容許有老二的,中國既成爲了老二,不容於美國事所必然,美國處理它的老二,有它既定的成規,歸納起來就是穩狠準三個字,但這個規律只適用於弱勢的老二,如上世紀廣場協定的日本,今次的中國,不衹是體量大,更重要的是智謀深遠,美國雖有心卻無力,要它放棄當然不可能,只能作困獸之鬥,不妨從現實中擷取一些鏡頭來看看美國的困境。

上屆總統川普的四年任期,他打壓中國可謂不遺餘力,因他是個布衣執政,費力卻不討好,現任總統拜登,屬政治菁英階層,惜乎他手中的工具與實力都有限,地緣政治的實力,受到前任川普的摧殘影響,既存者其向心力凝固性已大打折扣,雖不是單打獨鬥,拉幫結派的功能也大不如前,且其對手中國從經濟、政治、科技、軍事、外交,都早已不是吳下阿蒙,更有甚者,中國是一個講究謀攻的國家,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爲目的,在此現實的制約之下,美國要想一錘定音,根本是不可能的。當美國的強項軍事已無取勝把握,經濟更是疲軟乏力,更糟糕的是地緣政治的支配性,也江河日下,觀乎美國手中除了臺灣牌,自前任的川普到現任的拜登,幾乎已沒有了絕對性的致勝之道,那麼臺灣牌既是美國唯一一張利多的對抗牌,是不是也是臺灣社會爭取臺獨利多的牌呢?

美國打臺灣牌有它自身的利益取向,臺灣獨立向來是美國的禁忌,因爲兩個核大國間發生戰爭, 其結局沒有羸家,美國祇想稱霸,不想被毀,犯不着冒險,准此,美國絕對不會爲臺灣獨立而兩肋插刀, 美國打臺灣牌絕對不是想單獨對中國發動戰爭,更不是爲了阻止中國發動戰爭,衡量其居心,它這種不斷剌激中國的用心,分明是在激怒中國發動戰爭,美國認定中國對臺一戰將付出天價,二戰美軍太平洋反攻作戰,採取跳島戰術,爲的便是避開臺海作戰,認爲代價太高,當下美國以高資態對中國發聲,一則是爲報復楊潔箎於中美高峰會中的發言,一則在提油救火,且企圖火中取栗,這正說明美國如果還有餘力以戰爭手段解決中國這個老二,就不會等到今天了,

更有甚者以臺灣爲餌,拉人下水墊背,製造代理人戰爭,消耗中國的國力,到適當時機它再自己出手,觀乎此次日相菅義偉應美總統拜登之邀赴美,並發表聯合公報,公開力挺美國倡議的臺海和平與安定,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劍指中國,這說明日本已搭上了美國戰車,也許日本認爲藉助美國的核彈力量,予中國以重創,將予日本以再次侵略中國的機會,這種如意算盤,中國的戰略家們會想不到嗎?中美之間不發生大戰則罷,一旦掀戰第一個被毀滅性攻擊的一定是日本,稍具軍事常識的中國軍人,對這個亡我之心不死的緊鄰日本,如不先我被毀滅,將留給子孫無窮後患,日本人不要興奮得太早,苦果後頭哩。

總之,美國的臺灣牌,其目的在實現美國的最高利益,絕對不會是臺灣和臺灣人的利益,更不會是臺灣台獨利益,臺灣社會要認清此一既定的國際現實,沒有什麼好埋怨的,爲實現臺獨而要求美國人民付出高昂代價,既不厚道也不符合國際現實,凡事還是要反求諸己。

臺海有沒有戰爭,其真正的操盤手,在臺灣的自己手中,如果利令智昏,認定美日的操弄,對臺灣是個絕對的利多,迫不及待的迎刃而上,那後果想都不用想,一定是戰爭,臺灣準備好了嗎?如果從現在起遠離此是非圈,祗自求多福,那就是遠離戰爭,既然西線無戰事,還要派衛兵站崗幹嘛,國防部可以撤銷了,臺灣社會不是沒有自己的選項,唯一不能選的是臺獨,因爲你在與十四億中國人爲敵,和平乎?戰爭乎?全看臺灣人的智慧了!(作者爲陳大權,美國紐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