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金瓜石的黃金都到哪去了?──美軍中校侵吞臺灣黃金案之8(炳文)

會中繼而談到了臺灣貨幣發行的情況;艾文思也就順便提起:他在重慶時,美軍總部主管情報的G2部門曾經告述訴他:日軍在臺灣的山洞理藏了8到10噸的黃金。然而在座的日本官員皆矢口否認。他特別質問臺灣銀行社長:該行(帳本上)是否擁有任何黃金,對方說完全沒有。

●1945年10月9日艾文思再問臺灣金瓜石的黃金到哪去了

原田在代表陸軍參加的一次會議中又遇到了艾文思。當天會議是在法院大廈(今司法大廈)中的日軍總部進行,主要是討論當時臺灣各項生產及財政的種種問題。總督府的工業、礦業以及財政專家,特爲中、美接收人員作了簡報。當討論到礦業問題時,艾文思詢問日方:金瓜石( Kinkaseki)的礦場曾經有過年產2公噸黃金的記錄,戰爭期間所生產的黃金都到哪裡去了?

日方的主管人士作了以下的答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銅產變成相對重要;因而金瓜石改成全力生產銅原料,而不再提煉黃金。同時民間(在臺日人)的藏金,也大都由政府以極低的價格收購(5、60萬兩,共約5、6000萬日圓);然後全部運回日本。只有極少部分還由臺灣民間偷偷藏着。

會後,當各方代表走向大廈大廳時,艾文思不經意的問原田:日本軍方是否持有任何黃金?原田回答:他不知道,但回去查問後再回報。

原田回到總部後立即向上級查詢。參謀長諫山春樹特別爲此邀了幾位資深幕僚;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會中諫山告訴大家:日軍手上持有 120公斤的黃金。但是他並沒有透露黃金目前存放在何處,也沒有指示原田將此批黃金交給艾文思。

而根據鈴木的證詞,他後來聽說:就在此前不久日本投降後,諫山春樹曾經和幾位高級幕僚討論過:是否要將此批黃金(儘快)運回日本。

東京日軍四處藏金──日本投降後,各地日軍都不太願意交出所持有的金銀珠寶,而這些資產絕大部分都是從殖民地或佔領區搜刮而來。戰後美國全力查緝;除了按比例將這些財物賠償給受害國,最後將剩下的還給日本。以下是兩則相關的新聞:1946年11月21日東京:盟總今日查獲了價值2500萬的鑽石;這些鑽石都是日軍在盟軍佔領前偷偷藏起來的。1946年4月6日根據一位藝妓家的密告,尼爾森中尉在東京灣下的一處泥漿中,找到了大量的黃金、白銀和白金。(另有不少案件處理過程帳目不清,中飽了一些美國軍官)

●1945年10月10日原田回報黃金數量

原田隨同鈴木在參謀本部的會客室,將黃金情況回報給艾文思:日軍手上有120公金的黃金。原田並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並告訴艾文思:現在參謀總部決意要處理掉這些黃金,但尚未決定是要運回日本、送到菲律賓或是交給中國當局。(注:日軍猶疑不決的態度,正好給了艾文思有機可趁的念頭)他聞後,立刻告訴兩人:他要將這消息轉告給中方接收人員;日方目前最好不要有任何動作,並回去等待他的迴音。

此時,原田尚不知道黃金存放的地點。一直到10月15日的前一、兩天,他才被上級告知:黃金目前存放在總督府旁臺灣銀行的保險庫中。

●貝格上校面告艾文思:不要插手黃金的事

艾文思在和原田會面後,也向他的上司貝格上校彙報。根據貝格的證詞,當天艾文思是在和他(貝格)共用的旅館臥房中告訴他:因爲空襲的緣故,日軍有一批黃金未能及時運往菲律賓,目前存放在臺灣銀行。貝格立即告訴艾文思:這些都是要移交給中方的資產;如果因職務的關係你必須在場監交,或者安排中、日雙方直接移交,這都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扮演轉交的角色(Keep his hands off the gold)(艾文思在庭上卻否認接到這項指示)。貝格在庭上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很清楚的寫在美軍總部所頒佈的的聯絡組工作指令中;艾文思絕對沒有自行接收或者代表中方接收日方資產的權力。

●艾文思拜訪葛敬恩

根據鄭南渭的證詞,這段期間,艾文思曾經在某日來到了葛敬恩的住處兼前進指揮所辦公室;拜會了生病中的葛敬恩。由於葛只會中、日文,所以由英文秘書鄭南渭居間翻譯。

據鄭南渭回憶,這是一次簡短的會議;會談中,雙方談了一些當時臺灣的經濟和財政狀況。結束前,艾文思問到:他是否可以深入去調查臺灣經濟和財政問題,葛敬恩當場批准。

葛敬恩抵臺後,就以基隆河畔的「南方資料館」作爲官邸及前進指揮部。該址位於今臺北美術館後方 (右圖圓圈標示)。1954-1979爲美國臺灣防衛協防司令部(上圖)。目前其建築已拆除改成停車場。(圖/http://ustdc.blogspot.com)

1945年10月「前進指揮部」的地理位址(圓圈標示),該指揮部於1945年10月25日於陳儀抵臺後就撤消人員歸長官公署辦公。(圖:Google map )

●1945年10月13日艾文思索求黃金樣品

艾文思告訴原田:他已經和中方討論過此事;宣稱葛敬恩將軍要艾文思從日軍手中接收此批黃金,然後再轉交給中方,而且中方想先看一下樣品。原田回答他:必須回去向參謀長諫山春樹請示。

●1945年10月14日臺灣20萬日軍奉命移防

日方在1945年10月13日就接到中方的訓令:將20萬的日本部隊遷到指定的集中地。(圖/美軍檔案,作者提供)

●1945年10月15日艾文思面告原田將黃金移往他處,避免中方軍隊沒收

在鈴木的回憶中:1945年10月15日(17)是個非常忙碌的日子,這一天,中華民國陸軍的接收部隊正式登陸基隆。同時這一天原田也告訴艾文思:當初黃金從屏東運抵臺北後,總部的財務官就向臺灣銀行借了一個保險箱,黃金目前就存放在這個保險箱中。他並且告訴艾文思:陸軍手上並沒有這批黃金來源的單據(receipt,也就是不在帳簿上)。艾文思聞訊後向原田表示:他會和中方討論此事。同時艾文思告訴原田:中方軍隊快要登陸了。他們的警衛這兩天就要取代日軍看守銀行,你們手上又沒有單據,最好趕快將黃金移到一個較安全的地方,並仍舊由日軍看守着。他同時也希望原田在中方軍隊到達前,儘快將黃金交給他辦理移交。這一天3人在聊天中,不經意地談到中國軍隊在大陸虐待日本戰俘的傳聞。

●1945年10月16日國軍在臺一舉一動,都由SSU即時報回華府美國戰爭部

(照片:作者炳文提供)

1945年10月16日美軍SSU臺灣情報特遣隊,向華府的美國戰爭部(War Department)回報以下事項:

1.中國軍方宣佈:日軍、日僑所能留有、攜回的日幣(yen)分別是:平民1000元、軍官500元、士兵200元。(其實這規定是由美軍統一制定;南韓日人也被允許攜帶同樣金額)

2.在臺日軍、日僑一共約60萬人。

3.所有日人在臺公、私有的財產都將由中華民國政府無償接收。

注:作者估計:因這項兌換,臺灣銀行收回了約2、3億元的臺幣 (臺灣銀行券);雖然這只是在臺日人所擁有的一部分,但已經佔了總髮行量的10-20%左右,由此可見當時臺灣財富大都掌握在日人手中。

●1945年10月17日 70軍登陸基隆

來臺接收,在基隆下船的70軍士兵 (照片:美國國家檔案館,作者提供)

1945年9月從柳州空運到上海,預備接收該市的美械裝備94軍(照片: 美軍檔案,作者提供)

這一天由寧波上船的陸軍70軍,乘坐了美軍的運輸船隊在基隆登陸。每一個士兵除了槍械、彈藥外,還要帶上寢具、炊具以及數天的糧食,外加寧波百姓送的一把全新的雨傘。這身行頭,讓歡迎他們的臺灣同胞相當失望。

其實這是中國軍隊當時所能拿出最好的行頭;即便是接收上海的美械裝備94軍,也差不多就是這樣。

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教授,在《黃河青山》的書中談到他自身在上海的一段經歷:上海人從新聞影片中看到盟軍的勝利遊行,一心期盼國軍能有類似表現,(結果)歡迎委員會看到我們的士兵穿得破破爛爛、一幅營養不良的樣子,拿着竹竿和水桶從飛機上下來,他們的滿腔熱血化爲烏有。

再好的裝備也經不起戰爭的折耗

黃仁宇教授對他在人煙稀少雲南山區連長生涯的日子,也有如下的描述:第14師一度擁有全國民黨最精良的武器,配備最新的步兵裝備:德國頭盔、防毒面具、帳篷等等。國民黨軍隊被趕到內地之後,失去了現代化生活的支撐,必須在「明朝」的生活下過活。⋯⋯,我腳上穿着草鞋,但沒有襪子穿,草鞋總是磨着光腳。⋯我們大都吃玉蜀黍,每一粒都像是堅硬的石塊,必須被磨成粉後纔可就和水吞下。⋯⋯1941年夏天,師部決定優先供應鹽和蚊帳,至於夏季制服,軍政部已經發下了一套。⋯⋯,這一套制服就是軍人所擁有的全部衣物。

1936年,抗戰前德械裝備的教導總隊(照片:作者炳文提供)

1946年,上海大場機場,左邊是空軍警衛旅(前身是教導總隊特務團,見上圖) 的執勤衛兵,其旁身着美軍飛行員軍裝的值星官,是剛從美國受訓歸國的飛行員曾昭少尉。和上圖相比,經過8年抗戰,當年雄糾糾氣昂昂的德械裝備,已經無影無蹤。(照片:作者炳文提供)

1936年抗戰前,剛畢業的空軍少尉張光明,其服裝不亞於歐、美的飛行員。(照片:作者炳文提供)

1941年,張光明因戰功(擊落4架日機)而升至上尉中隊長後,服裝卻是如此的蔽陋。當時飛行員褲後臀部都有線逢的大補釘,隊友們互相譏之爲盤絲洞。(照片:作者炳文提供)

【未完待續,炳文專欄每週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