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外國學者:“中國產能過剩論”暴露美“自私算計”和霸權思維

中國日報網4月25日電 近段時間,美西方一些媒體政客極力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美國財長訪華前後也一再提及“中國產能過剩”,並指向電動車、光伏和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國際觀察人士認爲,美國指責中國所謂“產能過剩”,實際上是爲其貿易保護主義找藉口,暴露的是其背後的“自私算計”和霸權思維。

美國羅伯特·莫里斯大學傳播與組織領導系副教授安東尼·莫雷蒂2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所謂“產能過剩”不過是一枚“煙霧彈”。美國不想承認的是其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的賽道上已經落後。渲染“中國產能過剩”,不過是美國打壓中國經濟的最新伎倆。

莫雷蒂指出,中國之所以在新能源行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是因爲其着眼於長遠目標。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購買電動汽車並將太陽能等綠色技術融入生活,世界將變得更加健康。但美國只有在自身創造和銷售這些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時纔會支持這些目標。

莫雷蒂表示,這種自私的想法非明智之舉,後果是導致美國國內決策無效(“對華脫鉤”就是一個例子),並讓全球看到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的面目。

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則直言,“美國曾經是大力倡導過全球化的國家,現在卻倒過來反全球化和祭出保護主義大旗,答案其實就在比較優勢上”。吳俊剛日前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發表評論文章稱,部分西方國家在新能源領域追趕不上中國,便硬是要中國放慢腳步,並設法限制阻撓。

他表示,中國的新三樣產品(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都屬於利用清潔能源的綠色產品,有助節能減碳,符合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也是世界之所需;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售價更有競爭性,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好事。這樣的比較優勢本應該受到歡迎。但美國一些政客卻指責中國是因爲政府補助導致生產過剩,若大量傾銷世界,將威脅其他國家同類產業的生存。

文章援引彭博新聞社評論員大衛·菲克林的言論稱,美國攻擊中國“輸出過剩產能”等於否定了200年來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比較優勢原理,其本質是保護主義。這會是一場妨礙世界爭取零排放的保護主義災難。

編輯:董靜

審校:萬月英 韓鶴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