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當類火車成常態(李克聰)

臺鐵臺南站類火車替代運輸。(程炳璋攝)

因反對行政院的「臺鐵公司化條例草案」匆匆通過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的初審,並將在本月23日開始進行二、三讀,臺鐵工會發起五一勞動節依法休假,嚴重影響列車運能,交通部緊急因應,啓動12條「類火車」共716班次,並增開超過3500班客運,高鐵也協助疏運。

不過結果勞動節當天不但雙鐵車站很少人,客運和「類火車」旅客都少,國道和公路也出乎意外沒塞車,消費者負面感受低,交通部1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自認這次的應變算是過關。但外界卻反映交通部這次評估運量失準,導致因應措施過當。

需求運量低是因臺鐵工會抗議的多日媒體報導,使大部分民衆都知道當日臺鐵班次大幅減少,加上近日疫情升溫民衆出門需求明顯降低。不過臺鐵工會已表示若政府強行通過「臺鐵公司化條例」,不排除端午、中秋和國慶日接力不加班,學者專家都呼籲勞資雙方應坐下來談,協商找出共識,使消費者的交通權益不要再受到嚴重影響。

筆者建議未來勞資協商若要有效,政府應站在勞方角度思考,並針對外界質疑的安全改革、債務清償、專業人才斷層、營運定位與願景、土地資產開發等議題,清楚說明爲何需要公司化後才能推動改革?不少重要議題目前雙方認知有所差異,因此未來協商時應找具代表性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並公開透明協商過程,讓社會可公斷,進而得到各界的支持。

未來協商應針對勞資雙方爭議的各項重點,完整討論公司化前後之差異,如臺鐵工會訴求重點的安全改革,政府應以問題導向,對照說明安全改革在公司化後能具體進行的有效作法。例如基層員工同意其作法能改善目前嚴重的安全問題,就應將討論得到共識的安全改革具體作法,落實在「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中。

至於能有獲利願景的未來臺鐵營運定位議題,政府一直都沒有清楚說明,建議政府應允諾與臺鐵營運明顯衝突的高鐵延伸屏東、宜蘭及基隆捷運可先暫緩,待臺鐵只停大站較密集班次的快車、東部路廊雙軌及電氣化後的快車等具競爭力的事項落實後,再評估高鐵延伸及基隆捷運的需要性,使臺鐵員工能看到營運願景與主業獲利空間,纔有助於臺鐵員工認同公司化的轉型願景。

如果臺鐵勞資爭議的僵局未解,臺鐵員工在端午、中秋和國慶日仍休假,建議未來「類火車」應轉型在臺鐵營運優勢的東部及南迴路廊,規畫只停重要車站的公路客運直達快車,與原有的一般公路客運相輔相成,共同負責疏運原有臺鐵乘客,並維持原有臺鐵預約訂票功能,以掌握需求有效規畫替代臺鐵的公路客運快車的班次,並以更便宜的票價彌補原計劃搭乘的臺鐵乘客,以較快有效的班次服務取代這次的「類火車」,相信定可減少臺鐵乘客的交通不便,降低臺鐵員工休假影響列車運能的衝擊。(作者爲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