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冬奧開幕式抓住西方Z世代(蘇泳霖)

北京冬奧會舉行開幕式。(圖/取自新華社)

2月4日晚,北京冬奧開幕式在2008奧運主會場「鳥巢」舉行。這場時長2個多小時的大型表演,仍由大陸最著名導演張藝謀執掌,風格卻與14年前濃墨重彩的「中國風」開幕式大爲不同,贏得不少原本抱有偏見、憂慮的西方主流媒體的肯定。原因在於,北京冬奧表演的創意、設計摒棄了大陸官方「外宣」的傳統思維,迴歸「以人爲本」的質樸視角,這對今後大陸如何改善國際形象、真正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很有啓發。

首先,北京冬奧開幕式對中華文化、價值理念的詮釋方式,已經與2008年時大爲不同,本質是中國大陸的世界觀經歷了從「仰視」到「平視」的轉變。就像張藝謀在接受陸媒採訪時所說,2008年中國首次舉辦奧運開幕式,有一種向全世界展現「家底」的心態。比較前後兩次開幕式演出風格,2008年的中國大陸急於向西方主流世界「證明」自己,而2022年的大陸已然自信站在世界舞臺中央,不再刻意強調中國傳統符號,亦不再強調「人海戰術」,反而以留白、簡樸等古典哲學,再輔以未來感十足的VR科技,各國運動員入場背景音樂也播放世界名曲而非中國歌曲,具有世界性、現代性、共融性的中華文明正呼之欲出。

其次,北京冬奧開幕式並未捨棄對大陸政治思想、論述的包裝和行銷,但在操作上更顯細膩軟性,沒有落入近些年「厲害了我的國」或「戰狼出征」的大內宣或大外宣俗套。事實上,此次冬奧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的英文版本「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正是出自習時代外交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譯版本「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但在冬奧開幕式,非常質樸地採取「我與我們」的論述方式,如使用「小雪花」與「大雪花」等意象,再如以「微火」傳遞綠色低碳理念。這與2008年時刻意突出當時大陸官方「和諧社會/世界」理念的宣傳方式不同,更沒有受到近些年大陸網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排他性、鬥爭性思潮影響。

此外,北京冬奧開幕式及接待服務工作,巧妙地捕捉到西方「Z世代」的興趣和共鳴點,這讓由「戰後嬰兒潮世代」領導的西方抗中陣營恐怕瞬間相形見絀。此次冬奧開幕式充滿科幻元素的表演,似乎把觀衆帶入漫威電影的場景,而開幕式上播放的短片也充滿青年的多元潮流感。觀察參加開幕式的「Z世代(00後)」西方年輕運動員及他們透過IG等社交媒體記錄的參賽動態,興奮、輕鬆的情緒溢於言表,這與會前西方傳統輿論塑造的「鐵幕下的北京冬奧」氣氛迥然不同。

換言之,當熟練使用TikTok的西方「Z世代」陸續成長,「中國崛起」在他們的世界觀中已視爲平常。相比之下,無論是川普及其背後的鐵鏽區「老白男」族羣,還是拜登爲首以「捍衛自由世界」爲使命的老一代政客,似乎與「Z世代」對中國的認知漸行漸遠。

當中國大陸的經濟、軍事力量已不再被世界上任何人、任何國家所輕視,軟實力或巧實力的構建就成爲其能否真正成爲「文明標竿」的檢驗標準。過去幾年,大陸官方以傳統「外宣」思維,投入巨量資源用於海外傳播,收穫的卻是西方社會更嚴重的偏見和反感。若以北京冬奧的成功爲鑑,迴歸人性與人道講好「中國故事」,或許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