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虛晃一招(林保淳)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中時資料照,陳君瑋攝)

民進黨中執會通過「學倫切結書」,展開對立法委員、總統候選人的審覈機制,並呼籲其他在野黨跟進。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相當有魄力的決斷,代表了黨主席賴清德刷洗黨內一連串爆發的「誠信危機」的決心,也是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

但是,這一把火充其量只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用以塑造民進黨虛假的「清白」形象而已,並沒有任何實際的作爲。

首先,賴清德不僅對社會上衆多對蔡英文論文門的疑慮未有任何的表態,同時,更對行政院院長、副院長,以及林智堅、蔡適應所涉及的「抄襲」問題也視若無睹。賴清德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投鼠忌器」,因爲如果要認真追究起來,民進黨內將受波及的人恐怕是一掛接一掛,沒完沒了;一方面是他自己根本不懂學術,誤將「抄襲」等同於「引注不當」,殊不知要判定一個人的論文是否抄襲,負責的學倫委員必須耗費多少的時間與精力,精審細核,舉證歷歷,才能做出決斷,豈會僅僅是「引注不當」如此浮面的理由就可以判定的?這豈非太看輕了學倫委員的知識與智慧?

其次,「學倫切結書」是採取「不溯及既往」的方式爲之的,只要參選者不要明列其學歷,則無論是參選人過去是用何種不名譽的手段獲取造假的學位的,彷彿就可以一筆勾銷,從此就清白無虞了。這是「掩耳盜鈴」,就如一個殺人越貨的匪徒,只要金盆洗手,就可以漂白成僞善的良民一般,連認錯、懺悔的程序都可以免了。這豈是真的有心想處理這個棘手問題的態度?

不僅如此,此一主張的執行,恐怕也是很難收到實際效果的。儘管參選人不明列其造假而得的學位,但參選人前此在選舉公報或是逢人炫誇的學歷,是不難透過前後的比對加以印證出來的。前此刊載,而如今加以掩蓋,豈不是「欲蓋彌彰」,「不打自招」地坦承其學位是造假的?「授人以柄,智者不爲」,有多少人敢於冒着如此大的風險,拿自己當箭垛,任由對手狂射?

以此而論,「學倫切結書」根本就是徒具虛文,用以掩蓋真相、塑造假象的一種宣傳手法,其目的只是在於強調民進黨所推出的候選人一定是清清白白的而已。

「學倫問題」是攸關一個政治人物最基本的「誠信問題」,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也沒一個政黨,是像民進黨一般如此寬容的。但凡被糾舉出學倫問題的政治人物都得以黯然下臺爲收場。國民黨時期因此也有幾個部長因此而引咎辭職,而近期民衆黨的蔡壁如也因此而辭卸立委之職,有哪一個像民進黨般還敢忝不知恥地猶然高居其位,而且還可以矇混得風生水起的?

由此看來,賴清德推出的「學倫切結書」,其實只是一種「鋸箭法」,妄圖將箭羽、箭身切除,用以彌縫、掩蓋,殊不知箭鏃之毒,早已深入骨髓,是萬難救治的。

「誠信」是政治人物的基本道德,不誠無信的人,百姓如何將家國大任託付於其人身上?賴清德如果真有魄力,就應當雷厲風行,杜絕所有曾經造假過學位的人蔘選,纔是真正的正本清源之道。舍此而不爲,只不過祭出一個有名無實的「學倫切結書」,不僅只是虛晃一招,更有「漂白」的嫌疑。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