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不願臺海生事 賴清德要釋善意(李正修)

伊朗軍方人員19日在伊斯法罕地區的核設施戒備。(路透)

正當美國面對仍未平息的以哈戰爭感到焦頭爛額之際,伊朗選在13日晚間向以色列進行無人機和飛彈的突襲,雖多數遭以國防禦系統擊落而未造成太大損傷,不過以國已誓言報復。在英、美等國勸阻未果後,以國總理尼坦雅胡於19日下令轟炸伊朗核設施所在的伊斯法罕地區,所幸核設施並未受創,伊朗也啓動防空系統防範對方的下一波行動。

美國憂心戰火會波及到其他國家,遂趕忙與中共外長王毅通話,希望北京能約束伊朗的行爲。此外,華府也警告尼坦雅胡不要傷害無辜的伊朗平民,不得擴大事端,就是希望能借着雙管齊下的外交手腕防止中東情勢急速惡化。美國已約束以國的報復行動,當然也希望北京能發揮影響力。中東和平能否出現曙光,就看兩強權能否誠心攜手合作了。

幾乎在同時間,美國也宣佈國務卿布林肯將於23日訪問北京,就全球事務、經貿摩擦與敏感的臺海議題交換意見。這是美中建構雙邊關係「護欄」的重要步驟,更是阻止臺海現狀生變的預防性外交措施。華府要求北京不得輕啓戰端,當然也會施壓賴清德上任後不能蓄意挑釁,畢竟面對棘手的俄烏戰爭及中東衝突,美國已無餘力再應對臺海危機。

大陸民航局19日突然宣佈,正式啓用M503航線由西向東運行的W122、W123銜接航線,再次爲兩岸關係投下變數。此舉當然遭我民航局強烈抗議,認爲將會影響我飛航安全,並要求儘速協商。

不可否認,陸方此舉極有針對性,明顯就是搶在賴清德就任總統前意圖爲兩岸互動「立規矩」。以此角度來看,我方當然不能落入被動,以免失去擘畫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主導權。對此,賴清德礙於美國壓力應不敢輕易逾越紅線而成爲「麻煩製造者」,但依其高傲性格與臺獨的政治立場,是否會在520就職典禮中,宣佈他會遵循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爲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原則,仍有懸念,臺海的風險難測。

據報導,賴清德已經內定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接任海基會董事長,隨即有特定媒體評爲這是適才適所的安排,認爲若能由「知中派」的鄭文燦與溫和的邱垂正執掌兩岸事務,也等於向大陸釋出善意。

但從蔡英文主政8年的兩岸關係起伏來觀察新政府的國安團隊,這種手法只不過是大內宣的溢美之辭。要知道,陸委會及海基會僅是秉承總統旨意的兩岸政策執行者,怎可能因爲人事更迭就能達到緩和臺海現況的作用!倘若賴清德不改其傾獨的兩岸路線,未來4年的臺海緊張對峙難有改善空間。

由中東局勢可看出,任何對現況或對方意圖的誤判都可能產生衝突,臺海何嘗不是。美國擔憂臺海會在賴清德上任後發生無可預期的變數,因此陸續由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及亞太助卿分別訪問臺北與北京,就臺海走向傳達美方希望兩岸維持風平浪靜的訊息。

賴清德在專注於臺美互動之際,不能忘記更關鍵的中國大陸。國際間正處於多事之秋,美國並不願再見臺海生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已對臺伸出橄欖枝,賴清德應儘快積極對陸方釋出實質的善意訊號,以營造他上任後兩岸關係的和平氛圍,莫讓臺海成爲新的衝突點。(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