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國高鐵 扶不起的阿斗?(林建甫)

美國社會對是否應修高鐵向來存在爭議。(圖/路透)

2023年12月9日拜登總統宣佈將啓動全美鐵路升級大計劃,合計編列82億美元,改善現有老舊的鐵路系統,同時在加州打造兩條真正的高速鐵路,改善美國民衆出行的體驗。3月中美國兩位衆議員在衆議院也重新提出了《美國高鐵法案》,希望投資2050億美元建設國家高鐵系統。該系統將爲美國人提供更快、更清潔的出行選擇,並創造至少260萬人口的工作機會。前者已在進行,後者纔剛開始。

拜登政府的計劃中,預計打造的兩條高鐵,一條連結洛杉磯跟賭城拉斯維加斯,希望在2028年奧運會前開通,預計每年能運載1100萬名旅客,藉此擴大賭城和加州的觀光旅遊產業。另一條位在加州中央谷地區(Central Valley),利用當地平坦地形連結南北兩端生活圈。

加州的高鐵計劃自2007年起就開始規畫。起先全線行車速度設計爲最高可達350km/h,連接舊金山與洛杉磯,時間只要兩小時半,而現今美鐵提供最快的鐵路服務則至少需要9個小時。後來又希望延伸至加州首府薩克曼託和南邊的聖地牙哥,總長達1250公里,設有多達24個車站。

但後來發展不順利,2019年時加州新任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宣佈撤銷大部分計劃,只留下已在2015年動工、連接美熹德(Merced)和貝克斯菲爾(Bakersfield)、長約280公里的高速鐵路,認爲該線路將可爲中央山谷的農業地區帶來經濟轉型。拜登宣佈的補助有31億美元正是給這一路段的補貼。現在官方承諾該路段將在2030年建成,但很少有人相信這一目標能實現。

歷史原因造就美國以公路運輸爲主導的現代客運格局。二戰後,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署「聯邦資助公路法案」,動工興建州際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網完成後成爲連接美國城市景觀的主要方式,到今天都很難撼動。

美國社會對是否應修高鐵向來存在爭議,修建高鐵缺乏穩固民意基礎。支持者雖認爲,美國西海岸沿線及東海岸等地擁有適配高鐵的人口數量與城市間距,高鐵更低碳環保,在部分地區更省時間。可是反對者提出,地廣人稀的地理條件不適合美國修築長線高鐵,汽車便利更使高鐵非美國人通行所必需。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偏好私家車而不喜歡公共運輸系統。

另外,美國的航空業非常發達,航班密、票價低。美國有近2萬個機場,其中近5千多個是公共機場。美國內部交通需求主要是跨大陸的東西兩岸,而中途卻不經過什麼大城市。這種交通模式天然適合點對點的航空運輸。除了飛機多,很多時候特賣的票價也很便宜,主要都市近程的也常還有99美元的往返票價。

衆所周知,美國現有的鐵路網難以改良來跑高鐵。既有鐵路多爲貨運公司所有,貨運對列車速度要求不高,這些公司當然不願對鐵路進行高速化改造。高鐵要想通車唯有新修鐵軌。然而美國土地私有制度增加高鐵建設成本。高鐵線路求快,快速轉彎則需要很大的半徑,不可避免會行經私有土地。而美國聯邦政府只擁有全國28%的土地。徵地拆遷費時費錢,若協商無果還要更改線路。加州高鐵規畫路線上曾有公司不肯搬遷,工程組不得不繞道重新安置5公里鐵路,額外支出就高達3億美元。

美國石油業、航空業和汽車行業團體是傳統既得利益者,資助保守傾向的智庫及政治派系,發表反對高鐵的言論,往往阻礙高鐵的發展。而且對於私人而言,過長的投資回報週期大大降低了民營私人投資的積極性。高鐵建設大都有賴政府經費,建設過程往往就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民主黨普遍比較支持投資,共和黨則反對建設,因此也已經發生多次因政黨輪替而擱置。

總之,美國要發展高鐵,長路漫漫,也離不開歷史淵源、現實需要、利益切割、社會共識等多重因素。未來,美國高鐵能否實現突破,至少要看聯邦及各州政府能否協調各方訴求,整合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帶來希望。(作者爲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