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積電熊本廠落地首部曲(丁學文)

左起日本經產大臣齋藤健、臺灣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臺積電董事曾繁城。(圖/國發會提供)

就這麼一眨眼,春節假期就離我們而去了。不過呢,說到2024,這個所謂的全球大選年,當然沒有因爲臺灣放假而停擺。無論是地緣政治、金融市場,甚至是產業整合,都是熱鬧有餘,精彩演出此起彼落。尤其是美國,川普不但初選勢如破竹,還大聲炮打北約,同時間,他還要準備3月的紐約出庭,果真忙得不亦樂乎,但「川普恐慌」確實搞得很多國家充滿着忐忑不安。偏偏大年初七,當大家還沉浸在春節假期時,美國公佈的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升幅竟然比預期大,通貨膨脹的陰影再度撲鼻而來。如果說,怪事年年有,那今年的全球政經轉向怪事特別多。

也因爲這樣,2月24日的臺積電熊本廠JASM盛大開幕就像春雨一樣,帶給了剛剛新春開工的臺灣一股清新。事實上,這個大事光在日本就掀起了一波報導熱度,包括熊本在地報紙《熊本日日新聞》和全國性大報《讀賣新聞》均以頭版大幅報導。各報不但提到了日本政府在資金方面的大力挹注,甚至以「異次元支援的國策半導體」凸顯日本重振半導體產業的決心,更有媒體點出了「臺日合作聯手牽制中國」這種強化供應鏈的說法。

無獨有偶,過去幾天,臺灣最熱的新聞當然也是臺積電熊本廠的開幕。日本,這個我常常形容爲最熟悉的陌生人,和臺灣的關係,終於從日劇、觀光,進一步昇華成爲了產業發展的共同合作伙伴。

事實上,關心金融市場的人肯定知道,今年1月,美國道瓊指數上漲了2.5%,中國上證則下跌了3.7%,香港恆生也跟着下挫4.1%,臺股則在平盤附近盤整,不過,日經指數的漲幅卻高達了15%,睥睨全球。

日股榮景的背後,我感覺吧,是日本變了,除了東京證交所終於擺脫官僚,明白了資本市場的巧妙,並藉由政策成功扭轉了日本的企業家精神,日本企業現在也真的比較積極,他們的董事會也開始擺脫瞻前顧後的舊習,過去甚少談及的PBR、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已經成了董事會的必談議程。

最重要的是,日企對於股價的意識已經明顯轉變。這從臺積電熊本廠的開放參股,以及像日本電裝、SONY這些企業的積極響應,甚至連Toyota都加碼投資可以一窺究竟。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日本臺積電的潛在客戶,日臺半導體生態系儼然成形。

日本智庫九州經濟調查協會公開看好臺積電在10年內創造的經濟效益上看20兆日圓;熊本也開始出現人才爭奪戰,廠房附近地價暴漲,臺日許多企業和商家開始摩拳擦掌進駐熊本,共逐半導體的大夢。

其實吧,全球政經情勢的變化,確實讓一直以來的臺日合作由垂直的代工關係演變成爲越來越明顯的平行夥伴關係;認真說起來,2016年的鴻海入主夏普是一個轉捩點。這樁收購案不但讓多數日本人注意到臺灣企業的實力,也開啓了臺日資本連結的關係。而這次的臺積電進駐熊本,肯定可以帶動產業鏈對接,讓臺日雙方從科技交流、產業合作,一起找到更大的共同突破口。

我感覺吧,臺灣和日本之間,本來就有着千絲萬縷的文化、歷史和產業的發展脈絡共同性,在現在的全球地緣政治發展下,有機會建立雙贏肯定值得樂觀其成,但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建立起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我覺得資本運作將扮演關鍵的角色,臺灣必須趕緊培養利用資本運作連結海外的能力。臺灣能不能從需要海外訂單的Sell-Side角色,華麗轉身成爲全球各區域發展都需要的解決方案合作伙伴,臺積電熊本廠絕對只是開始,不會是一個結束。

而最讓我感覺佩服的是,大家都看見了,日本股市最近的一騎絕塵,其中當然有東京證交所的政策改革,也有日本企業心態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瞻前顧後的日本政府越來越放開手腳,沉睡已久的日本企業愈來愈願意打開心胸,這種有容乃大的層面提升,讓日本的企業心態、資本市場以及政府推動都變得理所當然,臺灣能不能從裡面有所感受,甚至懂得順勢而爲,藉由和日本之間的信任,進一步帶動臺灣產業在國際上的再上一層樓,臺灣新政府的作爲將扮演臨門一腳的重要關鍵。

產業可以自立自強當然好,但政府能夠助推一把肯定更棒。賴政府,請加油!

(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