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爲政者別再當網紅了(趙政岷)

總統蔡英文。(圖/摘自蔡英文臉書)

爲什麼每當疫情趨緩時,疫苗接種率就會下降?爲什麼遇到財務困難時,人們會把錢拿去買彩券而不願儲蓄?爲什麼企業主只顧着短期獲利,而不敢放膽投資?爲什麼在這個知識水準遠勝從前的時代,我們卻依然經常做出短視而莽撞的決斷?

「立即滿足」已成爲今日的常規,許多人都忘了如何做出明智的長期決策。所以總統會放話「兩國論」與美軍在臺,來扭轉低迷民調;國民黨會爲罷免與公投而全面鼓吹,卻不管接棒者與國家未來的定位與政策議定;過去我們堵邊境,不管有沒疫苗;現在我們打疫苗,不想如何國際接軌;行政院爲公務人員加薪,卻沒理內需經濟如何帶動成長;我們花大錢買軍備,卻不改善和鄰國的外交關係;前瞻計劃建鐵道,卻沒花力氣發展場站周邊的城鎮;我們緊急紓困了,卻忘了重建經濟、就業的秩序與轉型。

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全球政策計劃主管、曾任歐巴馬內閣氣候變遷創新高級顧問的比娜‧文卡塔拉曼,在《樂觀者的遠見:在莽撞決斷的時代,我們如何克服短視、超前思考?》一書中提出警示,我們對財務、健康、社羣甚或是對待這個地球,都太容易不去思考未來。這種短視已經造成許多嚴重後果:濫用抗生素導致超級細菌蔓延、蠅營於季度獲利讓公司停滯落後、颶風防備不足讓社區帶來致命災害。這是因爲我們愈來愈缺乏做出更具遠見決策的習慣與智慧。既不利用科學知識去避免這些短視危機,更缺乏可以運用的想像力、同理心與代理機構等方法防患於未然。

她援引了從世界各地所收集到的故事,以及生物、心理與經濟學的新研究,闡釋出人們如何做出對自己、企業或社羣長期而有利的決定。但卻發現從古代龐貝城到現代福島,人性原本就是莽撞輕率的。每個人往往強調會爲追求自己生活的長遠幸福,以及整體社會的美好目標而奮鬥,甚至訂出了明確的數值指標,但組織必然會將目標打折扣,這也就是知名的「古德哈特定律」的結論。

查爾斯.古德哈特自1970年代直到21世紀初葉,擔任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貨幣政策顧問。他於1975年提出這項定律指出,當一個組織要求人們達成一項指標,並在達標時給予獎勵,人們便會犧牲其他重要的進展,甚或作弊,以求達成目標。19世紀時,歐洲古生物學者根據中國農民挖出的恐龍化石碎片按件計酬,農民於是把化石砸成碎片以增加自己的報酬。

這種短視做法有點類似股市的當日沖銷、企業追求短期良好財報、政治人物爲選舉不管政策承諾、媒體爲收視率不顧社會道德、網軍只要帶風向不理事實真假。結果是讓大家都變成了海邊的潮水池,朝夕窮於應付永不滿足的大海,但卻總是乾涸,並讓自己永遠處於驚慌模式。這就是缺乏遠見的社會,結局是大家一起死。

科技不斷更新、時光快速流轉,現代人的確太容易只重視眼前的利益了,疫情當前又讓我們更不去想像未來,但人與社會該活在現在?還是活在有希望的未來?「虛榮指標」與「時間套利」雖不見得不要,但爲政者真要像現在許多青少年人的志願一樣:立志當個網紅嗎?愈是環境劇變、大敵當前,我們更需要「樂觀者的遠見」,千萬別再莽撞的決斷,短視的部署。沒有人愛打仗,大家都喜歡成長繁榮的未來!(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