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言論自由的沉淪(施正鋒)

景美白色恐怖紀念園區曾關進不少受言論自由之害的無辜人士。(羅辛攝)

由威權走向民主,是爲了要確保人民的自由。匈牙利民族詩人裴多菲‧山多爾(Petofi Sandor)的名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此刻聽來彌足珍貴。其實,除了本身存在固有的價值,自由同時也是達到其他更崇高目標的不可或缺條件,譬如每個人的自我實踐。在諸多基本自由當中,又以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及媒體自由,是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

我在1977年秋天北上念大學,一開學就在大學口排水溝上的書攤買了一本翻譯暢銷書《CIA暗殺內幕》,駭人聽聞,顛覆美國新聞處出版畫刊《今日世界》的美好呈現。立即的反應則是外國人名前後不一致,可猜想是拆給幾個人翻譯的,忍不住寫信給出版社,並投稿〈專有名詞的翻譯不可忽視〉到《愛書人》。出版者林佛兒是鄉土文學作家,客氣回函謝謝指教。

(作者提供)

那是風起雲涌的時代,黨外雜誌方興未艾。大二學期快結束之際,中壢事件的關鍵人物許信良在《長橋雜誌》撰文,把在軍事政變中被吊死的巴基斯坦總理布托描寫爲殉道者,與我透過《新聞週刊》的瞭解大相徑庭,因此寫了一篇〈布托:一個迫害反對黨的政客〉加以反駁。此後到出國唸書前,開始偷偷投稿,透過英文報紙、週刊及外電的報導,揭露國人接觸不到的國際訊息。

5年寫10篇,不算多,畢竟能接納的地方有限,卻是未來出國唸書的敲門磚。我大學是念農業經濟學,並非政治學科班出身,因此要申請到美國念政治學研究所並不簡單。碩士的指導教授很好奇,究竟怎麼寫出那些?其實,除了尚可的英文能力、鍥而不捨的精神,最大的動力是挖掘真相的大腦潔癖,無法忍受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指鹿爲馬,超越我的其他價值規範。

不管是全國或地方性公投,加掛(綁)各級選舉並無高深學理。既然直接選舉是因代議民主滯礙難行,只好訴諸民意公決,而選民一般對於政策的關心遠低於選人,所以歐美國家的作法是儘量配合選舉公投。民進黨在2019年挾國會人數優勢修《公投法》強制脫鉤,援引學者的一知半解,盧列英、法、西、葡、荷丹、瑞、奧、希等國,我當下檢視各國相關法規及實務,有義務撥亂反正。

在舉行四大公投當天,有學者舊稿再投《自由時報》,指名道姓說公投綁大選爲「歐美潮流」的說法謬誤,當下爲文反駁不是隻有丹麥一例,至少還有義大利、荷蘭及英國的公投配合地方或區域選舉。可惜,去稿石沉大海。一個媒體如果一手遮天、拒絕真相,那是箝制自由的殺手,就不知道到底是投懷送抱民進黨新威權政府的幫兇,還是以本土媒體的霸主自居厲行生殺大權?

媒體如果不能公平再現知識、不能促進理解或相互對話,相當遺憾。在過去,臺灣教授協會在《自由時報》、《臺灣時報》、《民衆日報》及《自立早報》有排班專欄,唯獨前者偶而會有齟齬。我多年前銜命籌辦一場中立國的學術研討會,《自由時報》次日只報導唯一反對者的意見,又不接受我的反駁,更刊日本退役軍人的看法修理;事隔多年,近日還是要訪問我談中立國,還我公道?

政府扼殺言論自由是可恨,學者甘爲鷹犬是悲哀,媒體淪爲側翼則是墮落。(作者爲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