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臺美政客被潑冷水

美國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圖/摘自克拉芙特推特)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臺一事,先是突兀地宣佈,結果又詭異地喊卡,從開始到結束都那麼戲劇性,來或不來,表面上的理由都很冠冕堂皇,真正的原因不好說,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說這真是一場戲,就算不是超現實兒戲,也絕對是場荒謬的爛戲

美國宣佈取消美臺交流長期以來的自我設限,這當然是件正面的好事,但即使一般人也會正常思考,在當前美中臺複雜且敏感的三角關係中,爲何開放、何時開放等等這些務實的問題可能帶來的利弊影響,更何況是負責決策大計政府高層,怎麼只會一頭熱地隨着美國的亂調起舞!

美國現因川普之亂已自顧不暇,在急就章的情況下型塑美臺關係升級表象,這原本就不符合常理外交禮儀,唯一能大張旗鼓慶祝的,無非是讓民進黨政府又有了一次大內宣的機會

美國擺了臺灣一道,民進黨政府當然要找出各種理由稀釋這個尷尬的變化,遺憾、惋惜都說得通,最可笑的莫過於說是因爲國民黨的冷言冷語、不斷批評,所以「要爲這次取消負相當大的責任」。這樣子的牽拖甩鍋法,真是把臺灣人都當成白癡了,如果國民黨這麼厲害,今天還會被民進黨打得這麼慘嗎?美國萊豬用罵的不就擋回去了嗎?

平心而論,蔡政府的外交成績固然不必因爲一個大使不來就全然抹煞,但臺美交往限制的取消卻是因爲這麼倉促奇怪的操作,而顯得非常不踏實,也充滿不確定性風險;最直接的問題是,這項突破的「賞味期限」有多久?拜登政府認不認帳呢?

克拉芙特不來了,不少人可能很失望,但更多的人是鬆了口氣,因爲美國和臺灣的政客都被潑了冷水,這下子正好可以冷靜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