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見上調 標普調升臺灣主權評等 至AA

史上首見上調 標普調升臺灣主權評等 至AA

臺灣主權評等史上變動情況 全球三大評等機構授與的臺灣主權評等

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22日公佈,將臺灣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由「AA-」調升爲「AA」,並確認臺灣的短期評等爲「A-1+」,評等展望則從「穩定」進一步調升爲「正向」,代表臺灣若能維持目前的成長軌道,標普全球評級還可能會再調升臺灣的主權評等。

標準普爾是從1998年6月開始授與臺灣國家政府主權評等,前一次主權評等變動,是在2002年12月18日,當時是從「AA」降成「AA-」,至於評等展望在23年間則多度調整

本次標普發佈的臺灣主權評等有三大意義,一是標普自授與臺灣主權評等後,首度調高評等;二是臺灣睽違18年,重新回到「AA」級;三是一般信評調高主權評等後,展望多維持在穩定,標普本次則是調高評等的同時、展望也提高到相當「可能再升等」的「正向」。

標準普爾亞太主權分析辦公室分析師尹睿在報告中指出,標普調升臺灣主權評等,主要是反映臺灣較佳的經濟成長前景,這有助臺灣維持較低的償債成本;臺灣經濟在 2020年成長加速來自四大因素,包括有效的疫情因應措施、臺灣擁有強健的淨外部資產部位、具競爭力民間企業和臺灣政府債務負擔明顯下降。

標普全球評級本次也將臺灣匯兌(transfer and convertibility;T&C)風險評估結果由「AA+」調升爲「AAA」。對此央行表示,標普在報告中肯定臺灣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裕,央行貨幣政策極具彈性、貨幣管理健全,使得通膨率低且穩定,相對具有彈性的新臺幣匯率也有助舒緩經濟及金融的衝擊

國家主權評等主要反映政府信用違約率高低,一般來說,主權評等愈高的國家,發債成本會較低,臺灣主權評等被調高後,連帶有助臺灣企業海外籌資成本下降。

標普爲國際三大信評之一,惠譽國際2016年10月也曾調升臺灣主權評等,自A+調升至AA-;至於穆迪(Moody’s)投資者服務公司今年2月24日把臺灣主權信用評等的展望由「穩定」調升爲「正向」,是1994年以來穆迪首度對臺灣調整評等展望,但維持臺灣主權信用評等在Aa3,穆迪表示,這代表一年內可能調升臺灣信用評等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