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丨黎以局勢向何處去

【時事觀察】

原標題:黎以局勢向何處去

畢振山

2月18日是以軍撤出黎巴嫩的期限,但以色列並未完全從黎巴嫩南部撤軍。黎巴嫩領導人18日發表聲明,要求以色列遵守相關國際決議。有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目前得到美國的支持,而黎巴嫩政府尚未有效掌控局勢,黎巴嫩真主黨又無實力再戰,這意味着黎以停火協議可能會繼續維持,但以色列暫時不會放棄對黎南部的干預。

黎巴嫩總統奧恩、總理納瓦夫·薩拉姆、國民議會議長納比·貝里2月18日舉行會議,討論黎巴嫩南部局勢及以色列違反國際決議的行爲。會後發表的聲明指出,黎方將全面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並譴責以色列多次違反決議。聲明說,以色列對黎巴嫩任何一寸領土的佔領均屬非法,必須承擔相應的國際法律責任。聲明還說,黎方將向聯合國安理會正式提交請求,要求採取必要措施,制止以色列的違法行爲。

同樣在2月18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發表聲明稱,以軍仍將留在黎巴嫩南部包含5個據點在內的緩衝地帶。卡茨說,黎巴嫩真主黨必須完全撤出利塔尼河沿線,對於黎巴嫩真主黨的任何侵犯行爲,以軍都將繼續採取強有力迴應。

在此之前,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卡西姆要求以色列在2月18日這一最後期限前從黎巴嫩南部撤軍。卡西姆說,如果以色列繼續佔領黎巴嫩南部,真主黨可能採取行動。卡西姆還表示,黎巴嫩政府應該施加壓力促使以軍撤出黎巴嫩。

以軍決定繼續留駐在黎巴嫩境內,意味着此前達成的黎以停火協議再次未能落實。

2024年11月27日,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達成的停火協議生效。根據協議,黎巴嫩真主黨及所有黎巴嫩武裝團體承諾不對以色列發動任何攻擊,以軍停止對黎境內目標的軍事打擊,黎安全部隊和軍隊將是被授權在黎南部攜帶武器或進行部署的實體。與此同時,以軍應在60天內、即2025年1月26日之前逐步撤離黎南部。

然而在此之後,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多次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1月24日,以方以黎方未全面執行停火協議爲由要求推遲撤離,美國隨後宣佈將以軍撤離期限延長至2月18日,得到黎巴嫩方面同意。

2月18日之前,以軍已經從黎巴嫩南部大部分地區撤離,黎巴嫩軍隊隨後進駐以軍撤離的地區。不過,以軍並未停止在黎南部的軍事行動。2月15日,黎巴嫩真主黨無人機部隊負責人在以軍空襲中身亡。2月17日,以軍宣稱在對黎南部的空襲中打死了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行動部門在黎巴嫩的負責人。

有媒體分析指出,以軍之所以未在協議規定期限內撤離黎巴嫩,主要還是想繼續對黎巴嫩真主黨進行打擊,防止真主黨東山再起。以軍發言人紹沙尼表示,以軍留駐5個據點是“暫時措施”,爲的是繼續保護以色列居民,防止出現對以色列的直接威脅。從以軍的戰略目標來看,以色列北部居民安全返回家園前,以軍針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恐怕不會停止。

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說法,以軍繼續留駐的決定與美國方面進行了協調。美國既是黎以停火協議的監督方,也是以色列的支持者、黎巴嫩軍隊的贊助者。從這一方面來看,美國或許不希望看到黎以戰火重燃。

有分析人士認爲,美國政府剛剛批准向以色列提供重型炸彈,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希望同以色列一起對伊朗施壓。在此情況下,美國很可能會支持以色列的安全訴求。與此同時,黎巴嫩新總統和新總理上任時間不長,國內百廢待興,既無意願也無能力與以色列發生衝突。黎巴嫩真主黨也沒有從重創中恢復。因此,今後一段時間黎以再次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

從長期來看,黎以局勢走向會與加沙局勢和黎伊關係密切關聯。

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第二階段談判近日遭遇挫折,特朗普“清空加沙”的計劃在阿拉伯國家遭遇反對,埃及等國正在謀劃新的加沙重建計劃。如果加沙停火協議不破裂,那麼黎以局勢也可能會保持平靜。

黎巴嫩和伊朗的關係目前比較微妙。以軍近期指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利用往來伊朗和黎巴嫩的民航班機“走私”資金,以重新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以軍還稱真主黨通過貝魯特國際機場接收伊朗的武器。黎巴嫩政府因此在2月13日和14日禁止伊朗航班在貝魯特國際機場降落,伊朗隨後禁止黎巴嫩飛機從伊朗接回數十名黎巴嫩公民。黎巴嫩真主黨2月16日發表聲明,要求黎巴嫩政府撤銷禁止伊朗航班降落在貝魯特國際機場的決定。

分析人士認爲,受黎以衝突以及敘利亞局勢突變影響,伊朗對黎巴嫩局勢的影響力減弱。而在黎巴嫩國內,新總統被認爲與沙特和西方國家關係較好,黎巴嫩真主黨的地位遭到削弱。如果這一趨勢延續,那麼黎以關係就可能繼續緩和,反之則有可能隨時激化。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