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報告: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疫情發源地」

世衛專家小組前往武漢調查新冠肺炎起源。(圖/路透社,下同)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集的新冠病毒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報告對外公佈,報告指出,研究表明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疫情發源地,關於華南海鮮市場在疫情起源中的作用或者感染是如何傳入市場的,目前尚無法得出確切結論

據《中新社》報導,報告表示,許多早期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也有相似數量的病例與其他市場有關,有些病例與任何市場均無關。12月在更廣泛社區內的傳播可以解釋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的病例,另外存在與該市場無關的早期病例,這可以表明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疫情的發源地。

報告也指出,然而其他尚未確認的較輕的病例可能提供華南海鮮市場與早期病例之間的聯繫,而這些早期病例之前認爲與市場沒有明顯的聯繫。因此,關於華南海鮮市場在疫情起源中的作用或者感染是如何傳入市場的,目前尚無法得出確切結論。

報告說,在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後的環境取樣顯示,923例環境樣品中有73例樣本陽性,表明其表面普遍有新冠病毒污染,符合通過感染者、感染動物、被污染的產品引入病毒的情況

華南海鮮市場的供應鏈包括來自於20個國家冷鏈產品和動物製品,這其中有些國家在2019年年底前報告有新冠病毒陽性樣本,或發現有與新冠病毒關係密切的病毒。有證據表明,市場內銷售的一些養殖野生動物物種製品對新冠病毒易感,然而在本研究中,市場上採集的動物樣本均未檢出陽性結果,冷鏈產品未進行檢測

報告指出,這些研究結果確實提出了可能存在不同引入途徑可能性,強調了有必要對這些供應鏈進行仔細的追溯和對樣本進行檢測。研究表明,病毒在低溫下可以長期存活,因而可以在冷凍產品上被長距離攜帶,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病毒在不同溫度下的存活能力

報告提到,華南海鮮市場有大量攤位出售冷鏈產品。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有冷鏈貨物的攤位出現病例的相對風險高於無冷鏈貨物的攤位,需要進一步分析來確定時空對應關係和糾正抽樣中存在的潛在偏倚,其他應開展的研究包括追溯從2019年底前有新冠病毒陽性樣本報告的地區進口的冷鏈貨物,以及通過訪談供應商追溯冷凍野生動物製品從供貨養殖場到華南海鮮市場的過程

此外,在向中國供應冷鏈產品的其他國家,已經發現包裝和產品上有新冠病毒的證據。報告說,有證據表明,在向中國提供冷鏈產品的其他國家存在早期病例羣,另一個問題是調查2019年底前有新冠病毒陽性樣本報告地區或是動物中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國家(如東南亞國家)的冷鏈或冷藏供應鏈,與此同時,一定要區分冷鏈在國外輸入病毒和市場本身發生疫情中的作用,後者可能是感染者污染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