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啓綠色施工新時代 江蘇省首個“低碳臨建”示範項目投運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從國網江蘇電力獲悉,5月26日,在位於江蘇省常熟市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虞城換流站工程現場,江蘇首個“低碳臨建”示範項目正式投入投運,現場臨時建築區超8成供能來自於清潔能源

作爲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的末端換流站,虞城換流站於2020年12月開工建設佔地面積29.72公頃。其中,供150餘名施工人員生活辦公所用的臨時建築區佔地將近1個足球場大小,包括60餘個辦公室宿舍食堂建築設施

據瞭解,“低碳臨建”是指採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爲臨時建築區供能,減少對煤炭石油和電力等能源的消耗,從而降低碳排放。“低碳臨建”項目投運之前,該站臨時建築區的電源來自35千伏配網,月均用電約5萬千瓦時,相當於一個小型工廠的月用電量,消耗能源的同時也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從今年4月28日起,國網江蘇電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國網江蘇綜合能源公司等單位在工程現場辦公生活區安裝了270千瓦分佈式光伏和光伏車棚、30千瓦/100千瓦時和15千瓦/30千瓦時分佈式儲能裝置、2臺新能源汽車充放電樁和6颱風光互補型智慧路燈等,構建了分佈式發、儲、用一體的低碳微電網,實現了施工現場比例清潔能源的自給自足。

國網江蘇電力工程諮詢公司副總經理、虞城換流站項目經理俞越中表示,該項目臨建區拆除後,部分光伏組件可轉移到換流站屋頂繼續使用,移動式儲能也可以在其他臨建工程中繼續使用,經濟環保且具有可複製性和通用性

目前,江蘇全省超200個電網工程在建,臨時建築區域耗電量約達1200萬千瓦時。

“這些工程現場如果全部採用‘低碳臨建’,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萬餘噸。‘低碳臨建’項目的建設研究,也給工程建設全過程、全區域的綠色碳化、甚至零碳化提供了實現思路。”國網江蘇電力有限公司建設部副主任陸東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