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全臺投資人六成賺錢;財管形象中信最優

【文/何佩珊】

全球經濟環境的好轉,讓臺灣投資人漸漸願意脫離比較保守的理財方式。過去一年美、日經濟回溫,帶動全球經濟緩步復甦,全球財富也持續累積。根據《2013年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預估,未來5年全球將會涌現大量百萬富翁,同時全球財富將有近40%的成長。

同時高資產族羣的財富成長潛力不容小覷,尤其是亞洲的財富累積速度最被看好。根據Wealth-X與瑞銀聯合發佈的《2013年世界億萬富豪人口調查報告》,亞洲億萬富豪的總財富增加幅度達13%。其中,臺灣擠進富豪榜的人數有25位,總資產約500億美元。

財管手續費收入 比重逐漸擴大

全球財富持續成長,意味着財富管理需求跟着提高,無怪乎財富管理業務銀行貢獻度與重要性不斷提升。包括臺北富邦玉山、臺銀、國泰世華等,近年來財管手續費收入顯著增長,佔銀行整體手續費收入比重也擴大中。

看準逐年擴大的市場大餅,各家銀行無不在財管業務方面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可以取得更高的市佔率。《遠見》2014年一年一度財富管理大調查出爐,到底是哪些銀行的財管形象最佳、最受到民衆推薦?而民衆的投資理財行爲是否出現變化呢?

中信形象連霸 臺銀財管最獲推薦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前段班的排名次序與過去幾年很相近,第1到6位依序中國信託臺灣銀行、臺北富邦銀行、花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以及玉山銀行。

其中,中國信託再度蟬聯財富管理部門形象調查冠軍。中國信託資深副總經理隋榮欣認爲,多元化的產品平臺,嚴謹的產品篩選及推薦機制,還有全面性的資產規劃,是建立客戶對財富管理信心的關鍵

不過,中國信託要小心了,財管不再中國信託獨強。排名第二的臺灣銀行,2014年追趕態勢不容小覷,與中國信託的差距已縮小到僅0.1%。不僅如此,在最被推薦的調查中,今年臺銀也擺脫老二地位,擊退中信,登上榜首。其餘第3至5名,分別爲國泰世華、臺北富邦、玉山銀行。

由於臺銀全臺理專人數僅有181位,而且沒有業績獎金制度,讓外界更爲好奇,有何致勝策略?殊不知公股銀行雖容易給外界保守、老舊印象,但穩健、誠信的形象,卻對臺銀帶來不小的加分效果。

如同《遠見》調查中顯示,當民衆在選擇銀行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首要考量是存放款的利率,佔了19.9%,其次依序是客戶服務17.8%、銀行財務健全14.9%和銀行品牌12.2%。在這幾個項目中,臺銀都佔優勢。

臺灣銀行副總經理魏江霖表示:「我們的客戶黏着度很高。」在公股銀行的招牌照耀下,就連被認爲比較差(報酬率較低)的商品,也一樣可以賣得很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臺銀不論電腦化網路化程度,也都位於領先族羣。「網路金融是我們的強項,不然180個理專怎麼跟人家競爭?」魏江霖自信地說,臺銀網路銀行用戶數已超過250萬,高達九成客戶都透過網銀下單

趨勢1〉電子化列爲業務重點

不只臺銀,電子化業務也被各家銀行列爲重點。《遠見》調查顯示,已有36.4%的民衆使用網路進行投資,而且其中使用行動載具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比例超過44%。網路平臺便利性也成爲左右投資者選擇財管銀行的要素。

臺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經理吳昕顥認爲,行動網路的即時特性有助於擴大銀行過去難以觸及的面向,帶進更多新商機。或許是因爲銀行電子化服務近幾年做得愈來愈好,調查也顯示,有多達八成民衆並沒有理財專員,比例較2013年76.1%還高。更全面來看,包括商品、服務、品牌、行銷等,也是建立財管形象與業績的關鍵。

趨勢2〉財務管理也拚國際化

以商品面來看,各家業者除力求「商品不缺席」,要做到顯著差異化並不容易。相較於同業間競爭,銀行業者更看重政府的開放腳步。

臺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經理黃以孟認爲,臺灣財管的競爭對手是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業者,甚至上海也已經追上來了。「人民的財富,我們是不輸人的,現在差在可以投資的商品,」但是他相信,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之後,可望帶動財管的發展,未來國人就不需要費心到海外進行理財了。

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部也看好臺灣未來的財管業務,不再侷限於本土客羣,而是放眼大陸、甚至是東南亞市場,吸引更多亞太富裕客羣到臺灣。

趨勢3〉服務品質是勝出關鍵

這次在財富管理形象與推薦度兩項排名上,皆有進步的臺北富邦,主要關鍵就在於服務品質的提升。臺北富邦2013年對整體服務做了相當多改革。

黃以孟指出,從這幾年的客戶滿意度調查發現,客戶大多希望理專服務可以更緊密,所以2013年將財管進入門檻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讓理專能提供更好服務。

其實,衝財富管理貴賓數是很表面的事情,因爲理專數如果不成長,客戶也得不到好服務。比較務實的作法是,將焦點放在真正有投資理財需求的客羣上。

財管服務方法也產生變化。銀行要求的不只是單一理專的專業度,更要以「財管團隊」的規格,提供更細膩的客製化服務。如玉山銀行有由理專、投資諮詢顧問與理財主管組成的「金三角」;中信則強調團隊服務的全面性,堪比爲一家醫院,可幫客戶對症下藥。

國泰世華也發現,客戶除了重視投資報酬,也在乎風險控管,必須一次提供投資研究團隊、顧問式理財團隊和風控小組,以滿足需要。

理財行爲〉67.6%民衆去年沒投資

《遠見》同時也針對國人理財行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有67.6%的人沒有投資。最多人使用的投資工具是股票(13.6%),其次依序爲定存13.1%、基金12.2%、外幣4.6%。有趣的是,在最喜歡的投資理財工具上,第一名是定存,佔比近三成,其次纔是股票(23.0%)、基金(17.6%)、房地產(8.5%)等(表8)。

對此,玉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經理謝雅萍指出,確實會有想法與實際投資配置不一致的情形。而多數臺灣民衆傾向保守的定存理財作法,甚至有67.6%的人完全不做投資理財,一點都不讓她意外。

她認爲被視爲保守的不投資羣族其實可分成兩類,一種是進行不動產買賣,或是有業務投資、貨款支付需求,必須維持資金流動性;另一類是真正保守的投資人。其實有些投資者不是不想投資,而是不清楚可以投資什麼,此時就需要理專提供建議。

理財選擇〉人民幣市場還有潛力

由於2013年是臺股大豐收的一年,民衆的投資行爲是否也產生變化?黃以孟發現,客戶漸漸願意把錢拿出來做理財活動。從金融海嘯後的極端保守,漸漸開始將存款轉進保本型商品,也往較積極的投資工具靠攏。

這樣的變化不只發生在特定族羣,吳昕顥指出,富邦2013年不論是個人理財會員、白金理財會員,還是私人銀行客戶,都可以看到向上發展的走勢。2013年臺灣財管市場最主要的變化是來自人民幣投資的開放,讓客戶多了另一項商品選擇,預期2014年人民幣仍是財管市場的熱門商品。

而就《遠見》對人民幣投資傾向的調查顯示,有15.7%的人表示已經有或是可能會進行投資,另有八成左右的人則是還沒有投資意願,顯見還有很大開發空間。

理財報酬〉六成投資人去年有賺錢

從調查結果來看,2013年臺灣民衆的投資報酬頗出色,有近六成民衆賺到錢,其中8.1%賺到10至19%,有1.9%的人,報酬達三成以上。從國人2014年投資傾向也顯示,民衆偏好的投資工具有轉趨積極跡象,選擇股票投資的佔比最高10.9%,其次是基金9.0%,然後纔是定存7.6%。而對於2014年獲利目標,有8.6%的人預期10%以內,7.2%希望可以達到10%至15%,另多數人則沒有預定目標。

整體來看,金融業者對於2014年的投資環境都抱持樂觀看法,對財富管理市場更充滿期待。不過想在競爭激烈的財管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各銀行仍需創新與行動力。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