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放冰箱不會壞?「低溫細菌」中毒常被忽略

不少人以爲食物冰箱絕對不會壞,其實溫度管理不當,仍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圖/康健雜誌)

高溫、潮溼的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峰期,將食物冷藏存放,是否就能避免有害病菌滋生、吃得安全?

A:許多人認爲「食物放冰箱絕對不會壞」,其實溫度管理不當,仍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簡單來說,食物中毒就是吃下大量引發中毒的致病菌,造成身體不適,如上吐下瀉,甚至脫水、休克。 致病菌大量繁殖,需具備溫度、水分營養3大要件。多數食物本身含有水分、營養,要避免食物中毒,關鍵在溫度。

日本東北女子大學家政學教授加藤秀夫說:「許多細菌在10℃以下繁殖速度變慢,約在-15℃停止繁殖,並不代表細菌已死。一旦回到室溫,仍會大量繁殖,引起食物中毒危機。」

細菌以倍數成長,每繁殖一代需要的時間稱爲「世代時間」。食物中毒發生時,致病菌數量約10萬,有些細菌繁殖力強,不出數小時就能達到這個數量。

日本靜環檢查中心食品微生物檢查員大村正美解釋:「例如腸炎弧菌世代時間最短僅只10分鐘。單一細菌4小時後,就會繁殖到致病數量。若生魚片上附着1000個細菌,1小時後就會到達食物中毒的危險範圍。」

別忽略冰箱中的低溫細菌、黴菌

大村正美說明,細菌依照繁殖溫度,可分爲低溫細菌、中溫細菌和高溫細菌3種。多數造成食物中毒的細菌在20~45℃間繁殖,但也不能忽略低溫細菌的存在。

單胞菌屬的細菌就是低溫細菌,在冰庫仍會慢慢繁殖,讓酵素食品腐敗、變質李斯特菌、耶爾辛氏菌在10~25℃也會繼續繁殖,是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避免食物中毒,正確使用冰箱:

● 冰箱只放七分滿,確保冷氣流通

● 快速開關冰箱門,減少冷氣外漏

定期清掃、消毒冰箱,去除低溫細菌

● 避免食物被生肉水滴到而遭污染,烹調過後的食物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在冰箱上層,生鮮食物放下層

● 沒吃完的食物放入容器,容器外標示名稱、開封日期、賞味期限

● 避免將包裝蔬果瓦楞紙箱放冰箱,因爲上面可能附有黴菌或異物

● 把食物放在冷藏裡解凍,別放在室溫下解凍

● 即使是常溫保存食品,開封后也要冷藏且儘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