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擴優提質 重在路徑創新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搞得越紮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緊扣關鍵、正當其時。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在一定程度上,這個“深水區”就在市域。市域可以說是我國過往基礎教育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格局的縮小版。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比如優質資源總量不足、配置不均、城鄉校際差距較大、育人水平仍需提升等,幾乎都在市域有所反映。市域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做得如何,事關頂層設計的落地落實,事關區域基礎教育的發展質量,事關國家基礎教育發展全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樹立系統融合理念。市域在國家教育治理體系中具有承上啓下的樞紐作用,對上承擔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責任,對下直接指導基層一線工作,比省域更好動員,比縣域具有更爲完備的教育管理體系、更爲充足的地方優質教育資源、更加多樣的城鄉空間載體和更多可動員的社會主體。新時期推進市域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以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爲突破點,在市域層面長遠謀劃、匯聚資源,理順縱向架構、完善橫向體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市域特點、時代特徵、符合教育規律的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新模式。

發揮示範牽引作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往往最先在城市顯現。市域是觀察教育矛盾風險走向的晴雨表,也是紮實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主戰區、大舞臺。作爲農村和城市兩種社會形態的結合體,市域教育發展具有以城帶鄉的引擎作用,是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有效載體。抓住市域這個關鍵環節,直面教育改革發展各類問題,可以實現城鄉一體推進、取長補短,形成具有示範性的操作方案和解決辦法,起到“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

強化數智賦能治理。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主動迴應羣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時代信息技術,在市級層面建立數據共享、監測預警、分析研判、聯動指揮、行政問效等綜合管理機制,更好把握區域基礎教育發展態勢和矛盾問題,深入挖掘現有優質資源潛力,精準配置人力、財力、物力、智力、科技資源,爲市域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賦能增效,實現管理更精細、服務更精準、城市教育更智慧,讓廣大人民羣衆有更多的獲得感。

凝聚共建共治合力。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可以對照評價指南要求,建立市域實施細則,將辦學質量評價要點分解成可量化、可評價的階段性目標,用好質量評價工具,以工作機制建設爲着力點,強化制度思維、制度創新和制度執行,推進市、縣、校三級聯動,社會廣泛參與、各方共同推進,將目標變成現實,久久爲功、善作善成,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市域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8日 第09版

作者: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