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藏 家 系 列 之 四-李明德迷瓷器 追憶美好年代

李明德檔案

▲由於收藏室設了避震器,讓李明德的藏品躲過921大地震。(記者林美姿攝)

李明德是知名的瓷器收藏家。1999年9月間,他爲了拍一項展覽的收藏品目錄,把收藏展示間的30多件瓷器從展示櫃裡拿出來,拆下固定線,直接放在櫃子上。9月20日那天,他心想剛好有空,就趕快把瓷器復位,重新綁上固定線,從晚上9點鐘一直忙到晚上12點多才就寢。

他剛躺下沒多久,凌晨1點多就發生了921大地震。他住的臺中市不僅離震央不遠,而且又住在高樓層,當他推開門,準備檢查展示間的那一刻,心臟狂跳。

地板防震減低災害

所幸,第一眼他就確定沒有太大損失,雖然有文物倒下,但都沒有損傷。唯一掉到地下的一件龍泉窯瓷器,也因爲地毯夠厚,所以沒事。這位建築公司老闆爲展示間和收藏室所投資的地板防震設施,讓他躲過這次的地震災害。「如果我再偷懶半天,可能不少收藏品就毀了。如今回憶起來,還是覺得自己很幸運。」

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你何時對收藏產生興趣

答:我年輕時就對歷史有興趣,愛聽故事,廣播電臺講古是我最喜歡的節目。大學時,住在雙溪公園旁,離故宮很近,我常常到故宮看文物,啓發了我對古董的濃厚興趣。

1980年代後期,有次我到英國出差,朋友帶我去博物館拍賣會,我才知道,原來故宮級的文物一般人也有機會買到。之後我就開始參加拍賣會。這條收藏路,走到現在也已經20多年了。

前10年我專收瓷器,等收集達到一定系統和數量之後,再擴及其他品項。我的興趣很廣,每個朝代特色文物我都有興趣收藏,例如商周的青銅器、唐朝的金銀器等。不過除了瓷器之外,其他品項我比較隨緣收藏。

以年代特色來收藏

問:爲什麼會想收藏瓷器?

答:從唐朝到18世紀,中國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瓷器生產國,以當時的年代來看,製作瓷器可說是一種高科技,除了瓷器,中國恐怕也找不出其他產品可以雄霸世界一千年之久,讓全世界的貴族和有錢人爭相以擁有瓷器爲榮。這對中國人是很有面子的事,顯示我們的祖宗曾經創造出那麼美好的年代,所以我們這一代的華人要珍惜一點啊!

只要看看全球重要的博物館必定收藏中國的青銅器、瓷器和字畫,就可以瞭解瓷器的文化分量。而且明清官窯都是傳世品,市場上來源清楚的瓷器只有固定的數量在流轉,價值比出土文物穩定。高古文物往往會因新出土的東西而造成市場變化。

問:你有哪些重要瓷器收藏?

答:我收藏的瓷器有時代連貫性,並且以年代特色來收藏,涵蓋唐、五代、宋、元、明、清。其中,我特別喜愛宋朝與明朝的瓷器,也擁有不少官窯。官窯就像古代的名牌。瓷器不一定年代越早就越值得收藏,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

我有一件明成化灑藍龍紋盤,全世界只有3件,其他兩件在故宮和美國佛瑞爾博物館,但以我擁有的這件尺寸最大。這件瓷器對我來說,特別具有傳承的意義。因爲耿寶昌老師(大陸古陶瓷鑑定泰斗)在做小學徒時,當年曾親眼見過這件瓷器,之後這件瓷器就被賣到海外了。我尊耿老師爲師,經過了60多年,這件流落海外的珍寶被我買回,耿老師又再度親眼見證,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另有一件佛教使用的宋定窯瓷鉢,造型內圓外八角,鉢上有定窯刻花貼花印花的不同技法,非常特別,是全球孤品

問:你收藏佛像也很知名,請分享一些收藏心得?

答:我的佛像收藏比較隨緣,但累積到現在也形成了一定的系列,從北魏到清代的佛像我都有。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收藏佛像純粹是當藝術品在收藏,以它的歷史、技藝美感來衡量。

藏傳佛像雕塑性強

收藏的選擇,我會挑每個朝代的特色及重點作品,例如鎏金佛,我認爲以北魏到唐朝這段時期的作品最佳,數量少、傳世更少,若有機會遇上,我就會收。

此外,中國的名窟,例如天龍山龍門雲岡都是屬於官方石窟,就像是官窯,雕刻的佛像比較精緻,也是我收藏的標的。宋代木雕、明清官方木雕,我也收到幾件精品。(文轉A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