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沒力、無法說話以爲中風了 未料卻是這種病發作

腦瘤必須透過影像醫學檢查診斷,若爲特殊形態多發性、出現在血液循環豐富之處的腫瘤多有惡性可能。(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一位60多歲女性日前突然不太能說話、不能拿對東西家人以爲是中風了而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評估失語症、右側肢體無力,在會診神經外科醫師之後,完整神經檢查發現這位患者感覺運動異常,安排了核磁共振,竟發現多處轉移性腫瘤嚴重壓迫神經,其中更有一顆約8公分大的腫瘤在左側大腦額葉處,壓迫到腦神經,纔會出現那些症狀,而且原來是乳癌復發轉移所造成。

臺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表示,「轉移性腦瘤」是其他部位癌細胞轉移到腦部所長出來的腫瘤,發生腦轉移的機率約15~30%,最常見爲乳癌、肝癌肺癌大腸癌等四種癌症會發生腦轉移。轉移到腦部的腫瘤大多屬於癌症晚期,即便在治療中,也可能因爲藥物無法通過血腦障壁,導致癌細胞於腦中快速生長;但是否會影響身體各部位功能,則要看腦中腫瘤的大小、位置、有無壓迫神經而定。

黃國烽說:「腦部有血腦障壁,可保護大腦,隔絕外來病毒細菌。但癌細胞經血液到達腦部,將可能破壞血腦障壁,寄於腦組織間。」腦瘤必須透過影像醫學檢查診斷,若爲特殊形態、多發性、出現在血液循環豐富之處的腫瘤,多有惡性可能。手術之前,神經外科醫師會透過問診、抽血、全身性影像檢查,瞭解是否有相關病史;若腫瘤不大,也沒有立即性生命危險,則可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處理,但腫瘤若大於7公分或有生命危險,就建議立即手術。

但有大多數人認爲開顱風險高而放棄治療,黃國烽表示,其實非多發性的腦轉移腫瘤若是有積極的治療,將有機會延長約5至10年的生命,因人而異;而且取出腫瘤之後不但能進一步切片染色化驗,找出癌細胞的來源,更能減少因爲腫瘤壓迫造成的立即性危險。不過,也不是所有腦轉移的患者皆能接受治療,必須透過醫師及早、完整性的評估,才能保障手術的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