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雙創ETF今日上市 能否跑出十倍行情?
(原標題:最鋒利的"矛"來了,首批雙創ETF今日上市!能否跑出十倍行情?頂流基金大佬獨家解讀)
首批5只雙創ETF今日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作爲匯聚滬深兩市科技股中最牛、最具價格彈性的雙創ETF,從其首批產品獲批開始就傳達了管理層在資本市場推動硬科技發展和崛起的意圖,通過ETF這種工具型產品,將爲相關成分股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和流動性。在首批上市的五隻產品中,南方基金旗下雙創ETF(159780)備受資金關注,該產品首發規模較大,上市後具有流動性好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頂流基金大佬史博也在首批雙創ETF上市之際,第一時間給予解讀。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接受採訪時表示,雙創50一個指數就可以覆蓋兩個板塊的龍頭企業,其中既包括一線龍頭企業,也包括二線崛起企業,甚至一些新興賽道,匯聚了最具有成長性、科技性、獨立性的一批企業,它的出現是資本市場有意識地量化新經濟新產業成長的一個標尺。
如何才能逐步攻克卡脖子的現象?除了技術創新,還需要管理層在資本市場上的頂層設計。就在今天,首批上市交易的雙創ETF來了!
作爲首批跨市場佈局科創板與創業板的指數工具,9只雙創ETF早在6月21日首發時,就受到各路資金的關注。據統計,當日全市場認購規模總計超過150億元,其中南方基金雙創50ETF獲投資者追捧,當日渠道發售後實現一日售罄,募集資金規模超30億元。
“首批雙創ETF獲資金追捧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投資者對優質新經濟創新龍頭股的認可。”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權益投資官(權益)史博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雙創50指數匯聚了最具有成長性、科技性、獨立性的一批企業,本質而言,它的出現是中國的資本市場順應經濟不斷進化的結果,是市場的經濟對高科技和高端產業鏈的自然接納,是中國資本市場有意識地量化新經濟新產業成長的一個標尺。
券商中國記者也注意到,南方雙創ETF等首批產品的發售與上市,也將爲雙創50指數成分股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也提振了A股資金對創業板優質品種的關注。獲批次日開始,創業板指數截止目前累計上漲幅度接近12%,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的2.9%的漲幅。
顯然,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作爲市場上首個佈局“雙創”的硬核科技類指數,已成爲當前投資者“一鍵”佈局科創板和創業板龍頭企業的便捷工具。業內人士指出,科創50和創業板指在歷史表現中相比寬基指數,呈現強勁的獲取收益能力,同時,科創50和創業板指對應行業的高成長性帶來了指數更高的波動性和更強的收益彈性。數據也顯示,科創創業50指數自2020年以來,累計收益110.56%,同期滬深300漲幅僅爲30.15%。
省錢又避雷,大資金抓風口首選ETF?
在硬科技逐步成爲A股機構資金獲利主要來源之際,各種硬科技行業主題ETF已成爲機構資金佈局A股市場的有效工具,而ETF的批量出現也成爲A股市場逐步機構化的主要驅動力,反之又強化了ETF的相關成分股。
這在美股市場早有應驗。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認爲,國際投資者和以ETF爲代表的被動投資是美股市場機構化進程的主要力量,2000年以來,國際投資者的持股市值佔比由8.6%提升至16.4%,而ETF持股市值佔比從幾乎爲0上升至6.6%的水平。報告強調,近年來,被動投資理念發展迅速並逐漸深入人心,先鋒基金曾按2009-2013年業績將主動管理基金分爲5檔,表現最爲優異的第1檔基金在2014-2018年間僅有19.3%仍然位於第1檔,說明主動管理型基金很難獲取持續穩定的超額收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被動投資或許是一種更爲高效的投資方法。
也因在ETF強勢崛起,美股市場形成了龍頭公司高估值以及長期“把持”牛市的現象。因此ETF產品在資本市場逐步價值化後,其已成爲許多大型資金、聰明投資者分享股市核心機會的主要工具。
在首批產品中,南方雙創ETF備受資金關注,南方雙創ETF全稱南方中證科創創業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作爲一隻指數化基金產品,該基金首發一日售罄的現象也顯示南方基金公司旗下的這隻雙創ETF受資金青睞,意味着其上市後將有交投活躍的優勢,這從根本上得益於南方基金的指數化投資團隊盛名在外,吸引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散戶資金參與相關指數化產品。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南方基金指數投資團隊人員平均從業年限近10年,多人具有海外工作學習經歷。南方基金指數投資團隊目前已經搭建起專業全面的量化研究平臺和指數產品管理系統,實現科學化、流程化、標準化的精細管理,保持優秀的跟蹤精度。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此前表示,隨着A股市場越來越多的走向價值投資,投資者和市場結構更加成熟,機構投資人開始更多的傾向於選擇基金公司的指數化產品,其中一個重要的點,因爲國內機構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一般是看到股市慢慢起來了,決定要投權益,要配置。在這樣的右側的決策邏輯下,對靈活度以及投資效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投公募比投專戶或者結構化的產品,其他的更復雜的結構要來得效率更高。在這樣的右側決策的背景下,機構投指數化投資的意願非常強的。
“掌握大量資金的險資機構通過指數化投資,省出來的錢是很驚人的。”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的一位人士還認爲,不僅僅是省錢,指數化投資分散的效果天然有避雷的作用,經濟下行的末期有非常多的企業容易出問題。機構投資者如果投專戶或者是自己買個股,是比較容易踩雷的,但是對指數化投資來說,風險可以有效降低。
如何挑選雙創ETF? 規模和流動性是關鍵
“流動性是觀察ETF的核心指標之一,ETF基金產品的特點是規模越大,流動性也就越好。”華南地區的一位市場人士表示,ETF產品規模越大,基金大額申贖時對跟蹤誤差的影響也越小。而作爲被動指數基金,目標是獲取與指數相同的收益,因此跟蹤誤差越小,說明跟蹤精度越高,代表在同一類產品中表現越好。顯而易見的是,流動性已成爲ETF產品的命脈,而決定一隻ETF產品是否具有參與價值,不僅僅是跟蹤的指數,也包括其規模。
定期報告也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南方基金管理41只指數基金,規模共901億元,管理規模行業前列;產品覆蓋A股絕大部分市值:形成以500ETF爲龍頭,涵蓋全市值、多行業、多主題、跨境、Smart Beta等工具型產品的全方位佈局。
據瞭解,南方基金指數產品跟蹤誤差一直處於較低程度。近三年來,南方指數產品的平均跟蹤誤差僅不到0.6%,全市場最低。此外,一般來講,對標同一指數的ETF,誰能搶到首發權,誰就在後續交易中佔據了有利優勢。而同質化的ETF產品跑出來之後如何跑得遠?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實力和產品管理體系至關重要。南方基金雙創ETF作爲滬深兩市首批上市的5只雙創ETF之一,有望將南方基金科技投資和指數投資的優勢充分結合,幫助投資者把握住科技行業高景氣行情、分享到中國經濟增長紅利。
科技領域因細分賽道廣、研究門檻高,投資難度和挑戰常常令普通投資者望而生畏。而作爲專業投資者,公募行業科技投資能力的比拼往往需要專業化的團隊作戰。近年來,“買科技,選南方”成爲很多普通投資者的共識。南方基金打造了業內聲名卓著的科技投資團隊,專注五大研究方向,深度覆蓋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5G、雲計算、物聯網、AI、半導體等)、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和新材料,並涌現出茅煒、羅安安、王博等一批優秀“硬科技”主題基金經理,彰顯南方基金投研硬實力。
此外,作爲業內較早佈局指數投資領域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經過12年的精耕細作,構建了齊全的指數基金產品線和專業完善的指數投研團隊,團隊實力雄厚、運作水平穩定優異。這次雙創ETF的推出,無疑近一步豐富了南方基金的指數基金產品線,也將是其運作水平的又一次精彩展現。
通過過往業績,市場也關注到,在ETF的精細化管理方面,南方基金旗下的ETF具有規模大、跟蹤精準、流動性好、產品線齊全等優勢。以其團隊管理的中證500ETF爲例,最新規模達379億元,位居國內指數基金之首,佔全市場跟蹤中證500指數ETF的八成以上。業內人士預期,作爲首批雙創ETF中規模較大的一隻,南方雙創ETF有望在上市後繼續獲得二級市場資金的追捧。
推進硬科技崛起,A股市場有意爲之
萬億基金掌門人楊小松、主動權益類的明星大佬史博,也對首批雙創ETF上市之際,第一時間給予解讀。
對於首批雙創ETF的上市,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科技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雙創指數具有優異的投資配置與產品開發價值。
一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雙創指數作爲市場中首隻佈局創業板、科創板的硬核科技類指數,廣泛涵蓋了“軟創新”與“硬科技”的優質企業。
二是定位明確,聚焦新興。重點覆蓋了生物醫藥、半導體、高端製造等行業,較好地代表了中國新經濟戰略轉型的方向。
三是收益良好,前景可觀。隨着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持續深化推進,“創新創業”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有望進一步展現出非凡的潛能與活力。特別是,憑藉運作高效、清晰透明等優勢,ETF作爲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愈加彰顯。以ETF爲載體開發雙創指數,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知名度,通過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進行整體推介,形成良好的創新示範效應。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接受採訪時表示,雙創50是一種被動投資工具,它的產品特點是一個指數就可以覆蓋兩個板塊的龍頭企業,其中既包括一線龍頭企業,也包括二線崛起企業,甚至一些新興賽道,匯聚了最具有成長性、科技性、獨立性的一批企業,它的出現是資本市場有意識地量化新經濟新產業成長的一個標尺。
“雙創50指數的目標是將科技新興賽道,比如芯片、生物醫藥、高端製造以及清潔能源等行業的龍頭成長股涵蓋進來。”史博告訴記者,該指數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市值較大的50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證券,是投資者“一鍵”佈局科創板和創業板中代表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便捷工具。雙創50指數匯聚了最具有成長性、科技型、獨立性的一批企業,本質而言,它的出現是資本市場順應經濟不斷進化的結果,是我們的經濟對高科技和高端產業鏈的自然接納,是資本市場有意識地量化新經濟新產業成長的一個標尺。隨着雙創50的設立和穩健運行,中國的資本市場進行了又一次令人振奮的革新,以後,基金經理能夠更有自信,更有能力接納更多的產業在中國立足,成長。而中國投資者也能更加方便地伴隨着這些經濟成長獲得更有活力的投資價值。
史博分析指出,具體來說這個指數有以下特色:
一是一個指數精選兩板新興科技龍頭。在我國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爲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創業板和科創板的相繼推出,大大提高了我國資本市場對高科技創新公司的接納能力。經過時代的大浪淘沙,兩板已經沉澱了一批最能夠代表中國在新時代的產業“拳頭”。而今年證監會修訂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對未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屬性有一個更清晰的定位,像專門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的科技公司和生物醫藥公司會更傾向於在科創板上市,而模式創新的公司則傾向去創業板上市。雙創50一個指數就可以覆蓋兩個板塊的龍頭企業,其中既包括一線龍頭企業,也包括二線崛起企業,甚至一些新興賽道,都有非常良好的機會。
二是風格穩定。成分股入池選定在九大高科技新興產業,目前來看主要是7大行業:醫藥、新能源、計算機、通信、電子、機械和軍工。相對於不限制行業的傳統市值寬基來說,指數定位更加明確,而且從長遠來看,行業分佈的變化會較小,更聚焦在優勢賽道。其他的傳統市值寬基,比如創業板指就經歷過變化。2015年三大行業是計算機、傳媒、醫藥,但現在三大行業全變成了醫藥、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和計算機,行業變化顯著,風格也帶來一些變化。但是雙創50指數由於對行業進行限制,所以行業變化預期較小。
三是時效性與動態性強。科創板近兩年呈現發行熱潮,新標的快速涌現。目前國內大多數指數都是半年度調整,而雙創50指數季度調整,提高了指數的時效性。同時樣本空間僅要求新股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超過一個季度,對上市新股更爲友好。
雙創50能否跑出十倍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A股市場的頂流,史博在管理南方基金旗下產品時,曾多次抓住硬科技領域的五倍股、十倍股。
那麼,在南方雙創ETF等五隻產品首發上市之際,作爲主動權益類的基金經理,他將如何看待當前滬深兩市的科技股投資機會,未來十倍股會否出現在雙創指數的成分股中?
史博接受採訪時表示,科技股屬於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板塊,南方基金在科技股中選擇標的更多要從細分行業的角度尋找產業發展的趨勢,產業發展趨勢會持續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而股市波動趨勢往往比較短,如果我們找到比較好的長期發展趨勢,在短期股市波動中就可以找到更好的介入時點和投資機會。
“我們看到過去在產品角度的大量資源投入,在科技樹的在枝枝葉葉角度創新,但在根部發力不夠,將來根部發展不但需要加強創新,也需要在基礎科學領域加強研究和創新。”史博認爲,在投資策略上更傾向於硬核科技的公司,因爲研發投入、科技投入本質上是塑造自己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些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的公司,看到他的競爭優勢能落實到財務報表上,能看到企業治理、企業文化非常優秀,這樣的企業自然會進入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範圍之內。
他指出,未來將持續看好半導體產業國產化。全球缺芯、貿易戰等事件的催化下,中國愈發重視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化。無論是傳統的半導體設備材料,還是第三代半導體、新制程技術的開拓,都在表明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持續深耕的決心。新能源領域同樣不失爲一條值得長期投資的賽道。新能源已是全球化主題,當中涉及科技賽道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主要應用場景智能駕駛均是較爲不錯的細分領域,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技術的變革,將會帶來更多的投資價值,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史博認爲,目前中長期政策導向非常強調科創的戰略意義,這有助於孕育大量的投資標的。另一個方面是中短期宏觀週期因素。因爲科技股是典型的成長股,估值的變化對股價的影響非常大。而宏觀週期對股票估值有直接影響,經驗上,在非緊縮週期(利率下行階段),成長股的估值彈性會更好的體現出來。今年大的宏觀環境是緊信用鬆貨幣,緊主要針對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感受是貨幣偏鬆。這樣的環境對於科技股估值是非常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