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吃太少 8成民衆沒達到一日5蔬果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國人每日至少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倪浩倫攝)

現代人多外食,間接影響了蔬果攝取量!根據最新統計,超過80%的國人沒有吃到3份蔬菜,更有85%民衆每日沒吃到2份水果。董氏基金會提醒,蔬果攝取不足會影響腸胃健康和免疫系統,建議早餐搭配蔬果、餐間用蔬果取代零嘴。

大腸癌連續8年盤踞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原因之一爲蔬菜水果的攝取量不足。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國人每日至少要攝取3蔬、2果,但董氏基金會今公佈最新調查,僅有17.8%民衆吃到3份以上的蔬菜、13.4%吃到2份以上的水果,明顯和建議量有差距。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指出,該統計進一步就美肌力、順暢力、免疫力、舒活力和愉悅力來打「身體快樂分數」,平均分數爲63.4分,雖較去年微幅上升0.27分,但仍不夠快樂。她進一步補充,女性身體較男性不快樂,原因是女性食量小,蔬果攝取量相對較少;而20~29歲的分數最低,推測是該年齡族羣外食機率高,且對自己身體較不重視的緣故。

該項調查還顯示,被認爲較自由、時間較彈性的「類單身族」,包括單身未婚、婚後無子女的頂客族,因外食頻率高,身體快樂分數低於已婚有小孩者,他們平均每天只吃0.7份水果,僅14.9%會天天吃水果,只有已婚有小孩的一半,原因是類單身族外食雖會吃蔬菜,但較不會額外買水果,而有小孩的父母爲了子女健康,買水果供家人食用的意願高。

營養師尤宣文說,水果和蔬菜各有不可取代的營養價值,以維生素C爲例,因其營養素遇熱會遭破壞或流失,導致較無法從需烹調的蔬菜中攝取,應改從「可生食」的天然水果攝取,故蔬菜和水果要平均攝取,纔不會出現特定營養素缺乏的情形。陳醒荷補充,國健署建議的每日3蔬、2果,只是最低標準,成年男性的營養需求量更應達5蔬、4果。

蔬果攝取不足,恐影響腸胃健康、排便不順、皮膚暗沉、免疫系統出問題。尤宣文說,建議以蔬果取代早餐中的加工品,例如培根、火腿,飲品用新鮮蔬果汁取代含糖飲,餐間嘴饞時,以蔬果取代零嘴。陳醒荷說,天氣熱,很多人在外面會購買果汁,但還是建議自己在家打不加糖的原味果汁、連同果渣喝下肚,補充足夠的纖維和營養,「但患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的人,要避免空腹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