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利好 節能汽車撥雲見日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於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重點提及了三方面調整,以緩解由於疫情影響造成的正、負積分供需不平衡矛盾。《通知》不長,信息量不小,既有微小細節的變化,也有一些方向性的調整,包括循環技術/裝置計入燃料消耗量覈算、2020年度的新能源汽車負積分可用2021年度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進行抵償註冊地湖北省的乘用車企業2020年度產生的負積分減按80%計算。

筆者以爲,“循環外技術/裝置計入燃料消耗量覈算”這一調整是關鍵看點。回顧歷史不難看出,從2001年我國開始着手研究汽車油耗標準政策開始實施,到“雙積分”政策的制定及出臺這一時間跨度中,無論是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等都向純電動汽車傾斜。雖然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併成就了一批在純電領域有一定競爭力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但從技術角度考慮,作爲同樣重要的節能車型,長時間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沒有激發起車企改進節能技術的積極性,導致傳統燃油車降耗較慢。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初具規模,相關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較爲穩定之際,節能汽車方面的短板也該迎頭補上。汽車行業制定燃料消耗量相關標準之初,“第一階段淘汰落後技術,第二階段促進技術進步,第三階段促進新的節能技術大面積應用”這一初心不應該改變。

此次調整中,“標準配置怠速起停系統、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換擋提醒裝置的車型,其燃料消耗量可相應減免一定額度(可累加)”釋放出這樣一個政策信號——節能汽車不可廢。這是繼新版“雙積分”政策提高低油耗車型覈算優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佔50%”之後,又一次政策鼓勵節能汽車的“明示”。

從汽車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履行國家碳減排責任的角度,節能汽車將發揮巨大作用內燃機電機將長期共存已成爲業內共識,而將節能技術充分運用到目前仍佔市場主流的傳統汽車上,將成爲汽車行業減碳、低碳化發展的有力武器。

除了政策風向之外,從企業自身角度看,也應重視節能汽車的發展。從“雙積分”的平衡成本來看,由於傳統燃油車仍是產銷量的絕對主力,如果不重視節能汽車,單純依靠追求新能源汽車積分,會導致企業付出更多的成本,增大經營壓力。要想在提高產銷量的同時達到積分均衡,車企必須“兩條腿走路,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一起抓。

因此,整車企業要加大對節能技術的研發投入。從混動構型的積累與匹配,到動力分流技術路線的模仿、超越,整車企業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與此同時,衆多零部件企業也要同步跟上,具備前瞻眼光,對技術路線做足預判預研。當然,對我國零部件企業來說,要攻克的技術難點還很多,發動機的高壓直噴系統、高壓縮比燃燒技術,新型電機及電機控制系統,專用變速器的研發設計等等,都是橫亙在企業面前的難題。正因爲開發難度提升、開發成本陡增,零部件企業不能滿足於達到“交鑰匙工程”的狀態,而應與整車企業形成更有效率協同開發機制。

從行業管理角度而言,筆者欣喜地看到了“雙積分”政策執行的彈性。無論是技術細節的調整,還是對於湖北地區車企的特殊條款,都體現了行業管理者動態、靈活、務實、審慎的理念。有效的管理機制,將爲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馬鑫 《 中國汽車報 》(2021-03-01  0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