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碓發電結合綠化設計 新屋農村復古且低碳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農村生活體驗園區農具水碓作爲特色主打,今年更加設水力發電設施,可望提供園區灌溉、照明用電。(黃婉婷攝)

「水碓」水車上加裝發電設施,圖爲埔頂里長美玉。(黃婉婷攝)

區內還有集結在地青年、國際生打造的生態廁所建築工法遵循傳統,使用泥磚鵝卵石堆疊。(黃婉婷攝)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農村生活體驗園區,舊址爲「水碓17號」,埔頂社區發展協會11年來蒐集地方故事,打造傳統水碓、碾米老礱間及生態公廁景觀,今年更在水碓上加裝發電設施,未來有望提供區內照明及澆灌用電,並將水泥牆植生綠牆串聯淨化空氣之餘,還能作爲昆蟲棲地,低碳又環保。

古早時期,農村因無電力設備先人便發明「水碓」水車,利用灌溉溝渠水流力量,達到自動舂米的功用,埔頂社區過往以新北三芝、新竹竹北的水碓爲藍圖,重現舊時農村機具,周邊再建置木造休憩空間,以及水質純淨的生態池,農村意象十足,曾在2017年斬獲桃市金牌農村殊榮。

爲增加農村曝光度,埔頂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呂理勳結合大學資源,邀集地方青年與國際交換生,替園區打造生態廁所,建材選用泥磚、石頭,來自瑞士波蘭等4國的學生遵循古法,透過混漿、粗胚、定模工序,蓋出冬暖夏涼房舍牆面則以空酒瓶裝飾,兼具美觀與採光,夜晚照明則倚靠風力發電,無須特別接電。

如今園區再度升級,不僅在原有水碓上加裝發電系統,可望提供園區內照明及澆灌系統用電,也利用豬舍屋樑船艙衣櫃等二手建材,打造環保小學堂。呂理勳更配合環保署建築綠化降溫設計,以水泥牆串聯植生綠牆,除淨化空氣、美化環境外,還能提供蝴蝶蜜蜂作爲棲息地,未來也將和周邊校園合作,將整體園區做爲永續教育的示範點,傳承文化也推動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