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影響着我國外匯儲備?
今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平穩。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1280億美元,較2019年年末增長約201億美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跳級”增長:1990年突破百億美元,1996年突破千億美元,2006年成爲全球第一併突破萬億美元,2011年突破3萬億美元。
“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化,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說,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潛力和活力,我國經濟在過去40多年中快速增長帶動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增加。
如今,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更加透明,每個月初都會及時向社會發布外匯儲備數據。那麼又有哪些因素在短期內影響着我國外匯儲備的波動呢?
一般來說,一國外匯儲備通常由美元、非美元貨幣、有價證券構成。當每個月統計時,非美元貨幣儲備都要折算成美元,這就涉及到匯率波動問題。外匯儲備還包含有國際市場的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這些有價證券的價格隨行就市。
換句話說,美元匯率的漲跌、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最後都會反映到當月的外匯儲備規模上。
例如今年4月末至8月末這一輪外匯儲備的“五連漲”,其主要原因就是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總體上漲,以及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場出現回升。兩相疊加,推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上漲。
“這種原因帶來的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有點像股市所說的‘浮盈’‘浮虧’的意思,只是賬面上的變化,沒有實質性影響。”趙慶明說。
爲了保值增值,各國的外匯儲備都會在國際市場進行相應的投資。2019年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首次對外披露我國外匯儲備的歷史貨幣結構和投資收益等重要數據,並全面介紹外匯儲備投資理念、風險管理框架、全球化經營方式等情況。
從已經披露的數據看,外匯儲備1994年至2015年的平均收益率爲4.55%,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平均收益率爲3.55%,我國外匯管理機構在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中處於較好水平。2014年,被國際期刊《亞洲投資者》評爲“最佳央行投資者”和“最佳中國投資者”。
我國的外儲經營能力還是很靠譜的。目前,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團隊在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都設立有駐外機構,實現了24小時全球不間斷經營,大幅提升了外匯儲備跨時區、跨市場的投資運營能力,做到了與國際金融市場同時同步。
雖然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但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韌性不斷增強,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長期看,我國良好的經濟基本面仍將爲外匯儲備規模穩定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