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發布5起戒毒工作指導性案例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 據司法部官方網站消息,爲指導和規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進一步提高教育戒治科學化、專業水平司法部今日發佈5起戒毒工作指導性案例,分別是“鍼灸治療戒毒人員孫某某海洛因脫毒後稽延性戒斷症狀案例”“通過認知療法內觀療法幫助戒毒人員陳某緩解焦慮抑鬱的案例”“迴避型人格的青年戒毒人員綜合性教育戒治案例”“戒毒人員嚴某運動干預康復訓練案例”“成立普法宣講團開展對外禁毒宣傳工作的案例”。發佈的5起案例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教育戒治中心任務,向社會展示戒毒工作優秀成果,爲全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供可推廣、可複製、可借鑑的優秀戒治工作經驗,鞏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取得的成果。

據介紹,此次發佈的案例,涵蓋教育矯正、戒毒醫療、康復訓練、禁毒宣傳教育、綜合性教育戒治5個方面,展示了不同人羣、不同情形、不同戒治手段運用取得的戒治經驗和成果,充分反映了司法行政戒治工作科學化、專業化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具有較強的典型性、示範性和指導性。例如,針對海洛因吸毒人員在早期脫毒治療後,神經、免疫系統功能在一段時期內仍然紊亂,易出現各種軀體、精神不適等稽延性戒斷症狀,戒毒民警結合傳統中醫鍼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點,利用鍼灸促進藥物治療,並減輕藥物對機體的不良反應,消除稽延性症狀,達到了戒除毒癮並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據瞭解,近年來,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始終將司法爲民作爲工作中心,堅持規範化執法、人文化管理、專業化戒毒、社會化矯治的工作理念,不斷提升教育戒治質量和效果。目前,以分期分區爲基礎、以專業中心爲支撐、以科學戒治爲核心、以銜接幫扶爲延伸,符合戒毒工作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已經建成,戒斷率不斷提高,復吸率持續下降,戒毒工作質效、戒治水平、社會滿意度明顯提升。

戒毒工作指導性案例

案例一:

鍼灸治療戒毒人員孫某某

海洛因脫毒後稽延性戒斷症狀案例

患者孫某某,男,吸食海洛因5年,以燙吸方式爲主,偶爾採用肌注方式。吸食海洛因當天被公安機關抓獲,在拘留所經過15天的脫毒治療後,送至強制隔離戒毒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入所體檢情況:自訴心慌胸悶,感覺忽冷忽熱,全身乏力,肌肉痠痛,入睡困難,近期出現腹痛,大便次數明顯增多。稽延性戒斷症狀評定量表得分爲16分,嚴重程度爲中度。

戒毒民警結合該戒毒人員既往病史和入所體檢情況,可以得出:有明顯的海洛因吸毒史且未間斷;吸毒次數頻繁、量大;剛剛經歷急性脫毒期;出現睡眠障礙、四肢關節肌肉痠痛和心動過速、忽冷忽熱、腹痛腹瀉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稽延性戒斷症狀評定量表得分爲16分;因此該戒毒人員可確診爲海洛因脫毒治療後產生的稽延性戒斷症狀。

稽延性戒斷症狀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往往以對症處理爲主,用於治療此類症狀的藥物多爲鎮靜催眠藥和抗焦慮藥物,這類藥物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賴性,使用不當會造成新的依賴。因此,戒毒民警另闢蹊徑,採用中醫鍼灸的方式爲患者進行治療。研究表明有72%的海洛因依賴者在T5―T7棘突周圍可出現壓痛點,並隨軀體症狀的緩解而逐漸減弱,該患者也有類似症狀,所以選取背部夾脊穴進行鍼灸。另外考慮患者出現的其他伴隨症狀和長期吸毒相關,整體身體狀況較差,選取部分四肢穴位以達到補益氣血、寧心安神扶正固本之功。

經過四周鍼灸治療,並輔以康復訓練和心理健康輔導,該戒毒人員失眠、腹痛等稽延性戒斷症狀消失,身體、情緒良好,體重增加,ALT、AST等肝功能均在正常值範圍內。

從戒毒臨牀實踐中,可以看出稽延性戒斷症狀有一定的自然改善性,但與鍼灸相比,鍼灸治療能較早地干預和治療稽延症狀。一般認爲稽延性戒斷症狀階段是復吸的高發階段,因此,鍼灸的早期干預不僅能治療稽延性戒斷症狀還具有有效的抗復吸作用。

案例二:

通過認知療法和內觀療法

幫助戒毒人員陳某緩解焦慮抑鬱的案例

戒毒人員陳某,男,江蘇省蘇州市人。陳某畢業後在某網吧做網管,結識了很多社會閒散青年,並深受他們的影響,染上了抽菸、賭博和吸毒等不良習慣。隨後因吸毒而被公安機關決定強制隔離戒毒2年。入所後,陳某很想念家人,又覺得自己很丟臉,不想讓家人來探視,情緒比較低落,經常失眠,與其他戒毒人員接連發生矛盾,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自己。

入所後戒毒民警在EPQ、SAS和SDS等心理測試的基礎上,確定了以認知療法和內觀療法聯合應用的治療方案,期望通過內觀療法獨特的心理療愈機制幫助陳某解決心理問題。治療分領悟和修通兩個階段,領悟階段主要利用認知療法,幫助陳某澄清不合理認知,建立合理認知;修通階段通過一週集中的內觀治療,幫助陳某挖掘內在的力量,發現內心的正能量。

經過治療,陳某情緒穩定,對比前後SAS、SDS測試結果,焦慮、抑鬱的症狀大爲緩解,失眠現象消失,戒毒信心增強,能正常地與其他戒毒人員交往,較好地融入戒治生活

案例三:

迴避型人格的青年戒毒人員

綜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20歲的韋某進入強制隔離戒毒所後表現內向,自卑敏感,封閉自我,與其他同齡戒毒人員相比人格趨向迴避型。韋某父親長期吸毒,曾兩次強戒,在一次與父親通話後,韋某精神狀態不佳,人際關係、情緒及睡眠問題突出,影響在所的戒治生活。

針對韋某迴避型人格的特點,心理諮詢師制定綜合矯治方案,多舉措幫助韋某重塑積極心態。以團體輔導“七巧團隊”活動作爲突破口,給年輕的韋某構建勇敢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運用來訪者中心療法、認知行爲療法等幫助韋某勇敢表達,正確認識自己。推薦韋某參加所內抗復吸“十步脫癮法”訓練班,在爲期一個半月90個課時的學習中,將心理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中,鼓勵韋某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樹立正確的心態和認識。訓練班後期,所內組織家屬座談會,諮詢師主動聯繫韋某家人,說服韋某父親前來參會。通過諮詢師的努力,韋某父子關係破冰。

綜合心理學方法的直接或者間接運用,多措並舉使韋某逐漸建立自信,不再封閉自己,人際關係趨於良好,重塑青年人該有的積極精神狀態。韋某解戒後情況良好,從事建築工作,目前已迴歸到正常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

案例四:

戒毒人員嚴某運動干預康復訓練案例

戒毒人員嚴某,男,35歲,原跆拳道項目國家隊隊員,曾獲得跆拳道世界公開賽54公斤級冠軍。因吸毒被強制隔離戒毒後,嚴某在生理脫毒區戒治期間,紀律觀念淡薄,不願與人交流,沉默寡言且有暴力傾向。鑑於其有運動特長,強制隔離戒毒所決定對其進行以運動戒毒爲主要手段的康復訓練。

強制隔離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根據FITT訓練原則、動態體質測試結果、以及嚴某的運動狀態和自我身體評價,在全國統一戒毒模式四區流轉的過程中,爲嚴某量身制定了運動處方,即生理脫毒區、教育適應區、康復鞏固區、迴歸指導區,每個區都配備康復訓練師,在康復訓練中心的統一安排下,有計劃、針對性地對嚴某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的同時及時監測嚴某的訓練效果,並且針對差異及時調整運動處方。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嚴某的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等進行測試與評定,科學指導康復訓練的開展和效果評價。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及時介入心理輔導,從心理矯治專業層面瞭解嚴某的心理動態,針對性談話教育,幫助其重塑信心,確定目標,制定戒治規劃。

經過強制隔離戒毒所針對性的運動戒毒康復訓練,嚴某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

案例五:

成立普法宣講團

開展對外禁毒宣傳工作的案例

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力推進全民禁毒工程攻堅衝刺,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廣東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近年成立“蝶美陽光”禁毒普法宣講團,打造“分組分衆、專精結合、因人施講、精準普法”的禁毒宣講模式,構築“N+宣講”的多維度、立體化、綜合性宣講架構,進一步推動禁毒普法宣傳工作向縱深發展。至今,廣東省女子所“蝶美・陽光”普法宣講團已舉行活動30多場,累計受教育人次達3萬多人,成爲廣東省內普法宣講的一面鮮明旗幟,爲廣東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加強所地、所校所區合作,探索禁毒普法宣傳新模式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以上案例均可在12348中國法網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中搜索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