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8成不信賴法官 城仲模:白紙進場多靠補習班

城仲司法改革會議。(圖/記者陶本和攝,下同)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臺灣法治政策研究基金會4日舉行「司法改革的新思構」會議,前司法院長城仲模在會前發表專題演說。針對臺灣20世紀以來的司法狀況提出批評,他認爲法官進場機制多在補習班嚴格應考教學下擠進行列,導致涉世未深,尚是一張白紙,使得臺灣對於法官無法信賴

近年臺灣民調結果顯示,臺灣人民對於法官不信賴度高達84%,檢察官達76%以上,對於法官的信賴只有二至三成。對此,城仲模指出,在司法官的進場機制上,從大學法學教育國家考試、司法官訓練所等等,多是在補習班嚴格應考教學下擠進行列。

他說,從補習班途逕者,基本法律知識及法曹初步程序技巧應該不會有問題,但是平均而言,大致都涉世未深,基礎研閱尚未累積,普世哲理還屬懵懂,尚是白紙一張,認爲不能扛起善盡職掌判人生死及其他保障人權之重責託付。

此外,城仲模也提到,2007年司法週刊有指出,司法院擴大主管會議中,院長大法官及相關首長參與,當時院長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最高法院在一個月內達成「未結案數量從1萬2千多件,降至6千件」。

城仲模批評,這樣把人權放到哪裡,許多偷渡案件搞到家破人亡,對人權面的保障顯然發生極大疑慮,遭到社會各界物議

至於司法院歷經三、四位院長,在宣傳方面,城仲模表示,多以「司法爲民」作爲精神準則,但認爲這是政治性司法口號,成爲普遍民衆更加無法信賴司法的原因之一。他也以宣傳標語舉例指出,以「乾淨」、「透明」、「便民禮民」與「效能」的宣傳,是現代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噱頭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Live!【ETtoday直播國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