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從法人資金動向抓出飆漲股

文/Smart智富雜誌 呂鬱青

靠着追籌碼股市賺1億元的傳奇散戶麥克連,2015年6月出版了《小散戶這樣追籌碼賺1億》,不藏私地分享他如何從籌碼面判斷大盤與飆股,再如何用技術面找到最佳的進出場點

但上本書出版後1年多來,全球熱錢資金氾濫,外資臺灣期貨市場大舉佈局,而現貨加權指數)市場則是惡性循環,成交量愈來愈低,導致外資在期貨市場的未平倉口數居高不下,屢創新高,現在解讀股市的籌碼變化,期貨市場的重要性已高過現貨市場。

在期貨、現貨市場出現劇烈變化後,觀察籌碼的方式應該如何調整?麥克連在甫出版的新書《追籌碼賺1億②—麥克連教你挑選會飆法人認養股》裡,介紹解讀大盤最新、最重要的8項指標,透過這些指標將可以精準判斷大盤多空,當投資人知道大盤現在是正在走多頭或是空頭,除了決定要進場股票、還是要放空賣出股票之外,還可以拿來操作期貨與選擇權,用槓桿商品提升獲利。

這本書中,也有麥克連的實戰教學,讓投資人一步步學習麥克連如何用籌碼面挑到上市櫃的飆股、從技術面找到進出場點,以及期貨波段、期貨當衝甚至於選擇權的多種運用策略。以下是本書精彩摘要:

有看過我第1本書的讀者都知道,我會用2個Excel檔天天記錄臺股大盤資訊、與個股買賣超排行,爲什麼要先判斷大盤走勢?一定要記錄這麼多數字才能判斷大盤嗎?不能用看的就好嗎?記錄這麼多,對我操作有什麼用嗎?

先回答第1個問題,爲什麼要先判斷大盤?資深的臺股投資人,若有經歷過1990年臺股大崩盤就一定有深刻的體會,加權指數由歷史最高點1萬2,682點,在8個月內跌到最低2,485點,再怎麼厲害的個股,也不可能在這段期間逆勢大漲。

我特別重視波段操作,而大盤的波段走勢肯定會影響個股,所以,我操作的邏輯是一定得先知大盤的走勢如何,先判斷大盤走勢,再進入選股,如此才能趨吉避凶,讓我的投資勝率更高。

接下來我會回答,我到底記錄哪些指標來判斷大盤多空?其實,判斷大盤跟個股一樣,可以從3個面向來判斷: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而這3個面向都可透過長期追蹤、記錄數據來判斷大盤的走勢。

只是,我記錄的主要是籌碼面的各種數據,基本面與技術面不是不重要,只是基本面較爲落後,與大盤的連結度沒有這麼高,基本面的數據雖然我沒有一一記錄,但是每天仍會看報紙券商報告,協助我進一步確認趨勢大方向,至於技術面不需記錄,只需看圖形即可,因此,當我記錄下這些籌碼面數據之後,我會再從技術線型進一步找出進出點。

對我來說,我最重視、也是我每天記錄的就是籌碼面數據,是我判斷大盤的重要依據。我每日記錄並觀察的籌碼面指標共有8個,如下:①外資買賣超。②外資期貨未平倉口數,以及與上一結算日口數的比較。③未來指標(前5大交易人、前10大交易人的期貨布局)。④新臺幣匯率走向。⑤外資選擇權未平倉金額。⑥Put/Call Ratio。⑦散戶多空比。⑧3大美股。

我很重視這些籌碼面的數據,因爲這些數據往往不只即時反映股價的表現,甚至可以領先股價,讓我預知未來漲跌趨勢,例如外資未平倉口數的變化,就是大盤指數的領先指標,我每天就是把這些籌碼面的指標記錄下來。

臺灣市場很單純,就現貨、期貨、選擇權;如果把期貨與選擇權歸類爲衍生性金融商品,就是隻有現貨跟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兩種,這兩種的籌碼面數據,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每天都會公佈。

我自己最重視的就是本篇這8個籌碼面的指標,這8個指標怎麼判讀?去哪裡找資料記錄?本書裡有詳細的介紹。(本文摘自第2篇)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自學網★債券基金》挑長期績效佳+波動度低★臺灣竟有7成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