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B骨牌效應:有拆存、投資往來金融機構

一位不具名大型金控高層指出,比起存款戶,SVB真正的骨牌效應,在於和SVB有拆存、投資往來的金融機構。

這位高層分析,FDIC出手救存款戶的存款,但存款戶並不是重點,在於SVB的股權或債券投資者,或有拆借往來的金融機構,所承受的損失更嚴重,「SVB所產生的金融系統性風險,真正的導火線出在這個地方」。

FDIC早在2008年之後就已明文規定,未來面對銀行危機將不再保護股東,或具損失吸收機制的債券持有人。大型金控高層認爲,在幾乎等同「聯保」狀態的全球金融體系裡,儘管救了存戶,但持有損失吸收機制債券,或相互存拆資金的其它金融機構,將引發「損失傳染」連鎖效應。

釐清FDIC「停損點」後,金融股不但沒止跌回升,反而遭外電媒體點名後續列榜「地雷名單」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多。代表市場已看清系統性風險蔓延的重心所在,即債券、股權、與SVB有拆借往來的金融機構,造成金融股大跌,且更多避險資對涌入美國公債市場。

悲觀預期心理還會引發另一個亂象,那就是「獵巫行動」範圍將會擴大。一家大型金控內部評估,這種對金融系統風險擴張的預期,會使得美國有更多與SVB的營運模式類似的金融機構,被懷疑成爲下一個「地雷」的可能,凡是業務屬性及投資結構一樣的金融機構,都有可能被「獵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