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體檢正常3年後心肌梗塞亡 醫師:番茄炒蛋是元兇

醫師指出,番茄炒蛋含大量糖、鹽、油,長期食用就會危害血管健康,一步步刺激心血管發生病變。(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許多人愛吃的家常菜,竟然成爲心肌梗塞元兇!一位55歲陸女體檢正常,平時不抽菸且飲食清淡,三年後她卻心肌梗塞死亡。醫師指出,患者生前愛吃番茄炒蛋,由於這道菜烹調時易放入大量糖、鹽、油,長期食用就會危害血管健康,一步步刺激心血管發生病變,終至成爲她心肌梗塞猝死的元兇之一。

最近北京電視臺《我是大醫生》的一期節目中,醫師分享了一位55歲女患者的體檢報告,三年前體檢正常,三年後心肌梗塞死亡!《新聞夜航》微信公衆平臺文說,患者3年前體檢結果完全正常,無吸菸史,飲食偏清淡,看似健康的一道菜,卻會一步步刺激心血管發生病變,其原因就是出在它在烹調時放入大量的糖、鹽和油,長期食用將危害血管健康,成爲心肌梗塞猝死的元兇之一。

《新聞夜航》微信公衆平臺有一則貼文說,55歲趙女士,三年前體檢結果完全正常,無吸菸史,飲食偏清淡;三年後卻心肌梗塞死亡。在這離奇的病案背後,潛藏着怎樣的健康危機?體檢結果完全正常,無吸菸史,飲食偏清淡,這三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醫師指出,患者之前最喜歡「番茄炒蛋」,番茄炒蛋看似非常健康的食物,但卻藏着玄機,一步步刺激血管發生病變。「番茄炒蛋」在烹調時容易放入大量的糖、鹽和油,長期食用將危害血管健康,成爲心肌梗塞猝死的元兇之一。

做菜的人都知道,「番茄炒蛋」要把雞蛋炒的蓬鬆,就要多放油,而雞蛋中的卵磷脂脂肪乳化作用,吃不出油膩感,無形中就攝入了過多的油脂。而番茄炒蛋常以甜壓鹹,若要吃出甜味,糖含量至少要佔到10%左右,比如番茄400g,要吃出甜口感覺,若番茄佔一半甜,至少還要放入20g糖。

專家提醒,血管最怕高油高糖、高鹽。有些菜過分追求口感色澤,就需要加入超量的油、鹽、糖,反而成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炒菜時,可以用醋代替部分糖、油,輔助保護心血管。

醫師表示,體檢報告雖然是一個健康的狀態,但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都非常隱匿,沒有什麼臨牀症狀,一般檢查看不出來,所以很容易被忽視,特別是血管等的病變,從血管健康到心肌梗塞猝死只需三步。

1、血管內中膜增厚

血管內中膜增厚,是心血管疾病隱匿的徵兆。它不僅存在於三高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羣體中,還有可能存在於健康人羣中。研究發現,沒有三高等任何傳統危險因素的人羣中,有50%的人發生了血管內中膜厚度增加的情況,但沒有任何症狀。

2、出現小斑塊

內因外因的不斷刺激下,血管內膜會逐漸出現小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但穩定的小斑塊對血流影響很小,可能完全沒有症狀表現。

3、出現大斑塊

通常,小斑塊體積小,外表包膜較厚,內容物較少,質地也偏硬,就像皮厚餡小的餃子。相對而言,更爲穩定、安全。但當小斑塊逐漸變成大斑塊時,體積會不斷的增長,其外表的包膜越來越薄,質地偏軟,就像皮厚餡小的餃子,非常不穩定。一旦包膜破裂,內容物就會被擠出來,形成血栓,進一步堵住已經狹窄了的管腔,導致遠端沒有血流,誘發心肌梗死亡。